無意中播放了我弟弟多年前婚禮的片段,當中有我跟他說的婚姻分享:細佬,記著太太是永遠沒有錯的;如果太太說你有錯,你一定有錯的;如果你覺得太太有錯,必定是你看錯;如果你太太真的有錯,一定是你先做錯,才令她做錯;因此太太沒有錯,這句說話永遠都不會錯!當然這時候我們爸爸再補一句:「阿仔,家中小事,就交由太太做決定;你負責作大事的決定便可。」他在我們兩兄弟的婚禮上也是這麼說的,當然亦不難發現:家中至今從來沒有大事發生。
都是說笑的,但亦就如爸爸經常說:「我的新抱們是用來錫和尊重的!」當然久不久遇上幾個單身寡佬,必定說:「你們陳家真崇尚女權主義!」那有甚麼問題?「因為你給予她們權力,會造就全家女性都變得霸道!我當年多次拍拖就是這原因散的,頂不住。」所以你仍未做到一家之主。「關甚麼事?」因為我們對「權」的定義不同。你說的是權力,我說的是權利與權益!
理論不在此深究,單看個人經驗:家中有太太、兩個就讀女校的女兒、工人姐姐、領養的唐狗也是女性。同一屋簷下有多位女士,但令我領悟到每一位都有獨特個性,每一個性格都是家中的重要元素,可以是固執、沒主見、脾氣大,亦可以是柔弱,自由分享、自由發洩,亦可選擇沉默,因為女權是可以包含所有的,不一定是鐵娘子般激進,或剛強獨立的女性才是女權的唯一指標和形象。因此我在家中所擁有的父權,其實是由她們賦予,與惡和嚴沒關係。看看《白雪公主》女主角的訪問和近期火紅劇集《混沌少年時》,或許會有些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