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總統特朗普實施所謂「對等關稅」後,除了觸發股災外,亦為聯儲局帶來「兩難」,究竟應該減息以防經濟急劇放緩,還是維持高利率以防通脹再度抬頭?雖然目前市場傾向於減息,6月減息機會率已飆升至94.5%,而且交易員押注今年將減息4至5次,但聯儲局主席鮑威爾上周五曾表示,關稅將對美國通脹產生持續影響,令當局更難放寬貨幣政策。此外,VT Markets報告指出,本周多項指標或成市場轉折催化劑,其中以周四公佈的美國CPI最關鍵,一旦通脹居高不下,隨時觸發「股債雙殺」。
庫格勒傾向通脹「優先」
據外媒報道,目前美國PCE通脹率為2.5%,仍高於聯儲局2%的目標,而且預計關稅將進一步加速通脹。富國銀行高級經濟學家Sarah House認為,聯儲局目前處於一個異常困難的境地,預計將盡可能長時間地將利率維持在4.25厘至4.5厘之間。
美國聯儲局理事庫格勒(Adriana Kugler)周一表示,保持長期通脹預期穩定應成為「優先事項」,並指關稅引發汽車等商品購買前置效應可能會在短期內提振經濟增長。貝萊德行政總裁芬克(Larry Fink)也表達了對通脹擔憂,稱短期內減息可能性為「零」,如果所有提議的關稅都落實,通脹會進一步加劇。
儲局料不會預判關稅影響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總裁Adam Posen認為,聯儲局不會「預先判斷」關稅或特朗普政策的影響,「這是否有效尚不得而知,但顯然這是鮑威爾和聯儲局領導層爲應對當前政治局勢所採取的路線。」他又指,聯儲局甚至可以等到9月再減息。
紐約梅隆投資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前聯儲局官員Vincent Reinhart表示,鑑於「尤其不確定」的前景,利率制定者可能難以制定明確策略,並補充指聯儲局等待關稅對經濟影響的「明確證據」,也可能存在風險,因為這可能導致行動過晚。
美國本周四公佈CPI成關鍵
面對政策分歧,VT Markets指歷史經驗顯示並不鮮見,其中2019年中美貿易摩擦期間,市場曾成功逼使聯儲局提前啟動寬鬆;但2023年矽谷銀行危機期間,決策層頂住降息壓力,專注抗通脹的抉擇,最終被證明具有前瞻性。至於今次政策博弈的勝負,將取決於未來數月通脹黏性與經濟韌性間的平衡。
該行提到,本周最關鍵數據為周四公佈的美國CPI,市場預期同比增速將從2.8%放緩至2.6%,核心CPI環比增幅或維持0.3%。若數據低於預期,可能強化減息的市場定價;反之若住房、服務業等黏性通脹居高不下,恐觸發股債市場雙殺。
紐西蘭央行議息也受矚目
紐西蘭央行今日(9日)的利率決議也備受矚目,市場普遍預期該行將下調現金利率25個基點至3.5厘;若紐元兌美元失守0.57關口,或預示商品貨幣新一輪承壓。
此外,本周五(11日)將接連揭曉美國PPI月率和英國GDP月率,其中市場預期美國PPI月率預期轉正至0.2%,英國首季GDP或終結技術性衰退實現0.1%增長,兩項數據聯動效應可能重塑通脹路徑預期,特別是若生產端價格傳導壓力再現,將削弱消費端通脹放緩的樂觀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