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加緬度者,加州之首府,地處內陸,非濱海而有水患,殊為不解。實則隱患早存地下,肇因於一套自一九一四年起建之合流污水系統,雨水與污水共管一渠,百年前或許為工程便利之策,今日卻成為城市潛伏之疾。
誠然,當年所設原為十萬人口而設,時移勢遷,今日沙市已達三十萬人,而系統竟仍倚賴百年前之設計,至今方廣覺其弊。昔日政者寧圖節省之便,不願擘劃長遠,致使小雨成災、街頭溢污。何其短視!市府歷屆高官難辭其咎。
及至今日,當極端氣候成為常態,官府方始倉皇以地下水庫應對,McKinley 公園之下掘藏巨壺,又將於市中心另建兩庫。雖曰亡羊補牢,然百年養痾,豈能一朝即癒?市府若早有遠見,當於數十年前便逐步推進分流改革,而不致令市民每逢暴雨便惶惶如臨大敵。
且更令人憂者,當局迄今未明示全盤規劃,僅以「改善」為名,實則因費用龐大而畏首畏尾,打算以權宜之法延續老舊之管道。須知水患非止於技術,更涉及政治意志;若不正視深層結構之老朽,所謂改善,終不過是繃緊繃帶之權宜,終難抗衡氣候變遷之暴烈。
批評歸批評,尚須肯定現屆市府於窘境中奮起補救,地下水庫確具實效,亦見聯邦撥款支援,反映中央層面對地方防災之重視。然官民兩方皆須警覺,水之危,不在其勢洶湧,而在其潛伏無聲。
願當局引此為鑑,莫再重蹈因循拖延之覆轍。百年污系,非今日所能盡改,然今若不改,百年之後,後人恐將對我輩同樣嗤之以鼻。
-曾維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