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牟利新聞組織CalMatters分析州務卿辦公室最新收到的政治支出申報資料,顯示遊說團體去年斥資5億多元影響州府決策,科企谷歌、石油公司和公用事業公司去年第三季特別會期做出的遊說工作,似乎是這些支出大幅增加的幕後原因。
資料顯示,去年1月至12月,企業和團體遊說州議員等加州官員的支出共約5.4億元,比2023年4.85億元增加10%以上。
代表石油業的西部州份石油協會(WSPA)過去一年遊說費用達1,730萬元,光在夏季就花上1,000多萬元,比前一年增加一倍以上。WSPA上個會期反對18份法案,結果三分之二法案的下場如其所願。分析稱該協會遊說費用翻了一倍,部份原因是針對石油業的法案越來越多。
僅次於石油業的政治遊說最大花費者是太平洋公司(PacifiCorp),去年申報花費1,340萬元遊說州府官員,是該公司過去20年來年均遊說支出的30倍。這家投資者擁有的公用事業公司爭取調漲費用,但去年未公開表態反對任何法案。
加州最大公用事業機構之一太平洋煤電(PG&E)去年申報的遊說費用近360萬元。它過去兩年公開反對45份法案,其中31份如它所願被否決。
科企谷歌一般不會花太多金錢在州級層面進行政治遊說,但去年遊說費用超過其過去20年所花的總和,達740萬元,主要在於去年第三季度,該公司積極反對一份醫療法案和多項有關監管人工智能(AI)的法案,最終成功爭取所有法案被否決。
去年只有兩個工會申報遊說花費超過100萬元,即服務業雇員國際工會(SEIU)和加州教師協會(CTA),分別報告花費近340萬元和310多萬元。兩個工會公開反對數百份法案,近70%如兩者所願被否決。
柏克萊加大經濟系教授特雷比(Francesco Trebbi)認為,由於加州議員屬全職工作,也是全球最大經濟體之一,因此這種遊說金額不令人意外。
佛斯盧州立大學政治系教授霍利奧克(Thomas Holyoke)則指,遊說支出增加不只反映企業想要更多影響力的意願,還有加州政策的影響力日益增加。本報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