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稱高關稅可避免大蕭條 歷史顯示情況並非如此

總統特朗普近日聲稱,若美國當年未放棄高關稅政策,或許可避免1929年爆發的大蕭條。然而,據美聯社引述多位經濟與歷史學者指出,特朗普的說法與史實不符,並誤解了《斯穆特-霍利關稅法案》(Smoot-Hawley Tariff Act)對美國經濟造成的嚴重衝擊。

特朗普表示,美國自建國以來便依賴高關稅支撐經濟,1913年轉向所得稅後才導致經濟下滑。他強調,《斯穆特-霍利關稅法案》試圖「拯救國家」,但為時已晚。然而歷史顯示,該法案反而加劇了危機。

加州大學爾灣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經濟學教授理查森(Gary Richardson)指出,高關稅確曾促進產業本土化,但隨著科技進步,美國在二戰後主導全球改採低關稅體系,並非如特朗普所述的單一路線。事實上,美國於1922年通過《福特尼-麥康伯法案》(Fordney-McCumber Act)時,仍處於高度保護主義時期。

《斯穆特-霍利關稅法案》法將數千項商品的稅率提高20%,引發全球報復性關稅,導致國際貿易急凍,美國出口暴跌。經濟大衰退隨之而來,失業率高達25%,消費與生產雙雙萎縮,銀行倒閉潮蔓延全國。

儘管上千名經濟學者呼籲否決法案,當時的總統胡佛仍選擇簽署。他與推動法案的議員斯穆特(Reed Smoot)與霍利(Willis Hawley)日後持續為政策辯護,但無法改變法案被歷史學界視為經濟政策災難的評價。

歷史學家強調,當前貿易政策應汲取斯穆特-霍利的教訓,而非重蹈覆轍。儘管關稅在特定產業短期有效,但長期來看,不利於整體經濟復甦與國際合作。


新聞及封面圖片來源:美聯社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