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音樂家劉子仕等嘉賓出席 清華校友會年會將於MIT舉行

2025波士頓清華校友會年會即將於本月27日在麻省理工學院(MIT)舉行。在年會的文化藝術論壇中,多位重量級嘉賓將攜手與大家分享他們在音樂、電影、戲劇、新媒體藝術、政治哲學等領域的跨界實踐與成果,現場還會進行多媒體表演,其中包括薩克斯風演奏家劉子仕(Zishi Liu)。

劉子仕先生不僅是薩克斯風演奏家,也是現代爵士樂領域的重要推手。他的音樂橫跨洲際與文化邊界,將傳統與創新的全球視野巧妙融合,拓展爵士樂的可能性。身為演奏家、作曲家與音樂策展人,他的聲音紮根於柯川(John Coltrane)追求探索的精神,同時融入中國傳統音樂的內斂與沉思,打造出既深刻個人化又富有普世共鳴的聲音景觀。

2025年他創造歷史,成為首位與Blue Note Jazz Club合作並登上波士頓世界級爵士俱樂部Regattabar舞台的中國音樂家。這一里程碑不僅體現他的藝術視野,更彰顯他推動爵士文化交流的角色。作為一位廣受歡迎的表演者,Zishi的足跡遍及美國、中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曾在包括藍調屋(House of Blues)、中國遇見爵士俱樂部(Meeting Jazz Club)等多個著名場館演出。

據介紹,劉子仕即將推出的項目《American Anxiety》擔任薩克斯風演奏及作曲,和《When We Sing》擔任編曲,演奏及製作,更與麥拉(Francisco Mela)和霍夫鮑爾(Eric Hofbauer)合作,將進一步鞏固他在當今爵士樂壇的地位。

運用爵士樂為弱勢群體發聲

劉子仕的影響力不限於表演領域。他同時也是一位策化人和製作人,運用爵士樂作為媒介,促進社區建設,提升弱勢群體的聲音,並重新定義21世紀音樂職業生涯的可能性。他的工作曾被WGBH電視台和《海灣州旗幟報》(The Bay State Banner)報道,並透過前瞻性的策劃,推動波士頓爵士樂界的復興。無論是讓Wally’s爵士俱樂部(Jazz Club)成為可持續的常駐演出場所,創辦每年一度的農曆新年爵士音樂會於Regattabar,還是導演廣受讚譽的「我們是誰」(Who We Are)亞洲音樂會,他的項目都體現一種既宏大又溫暖人心的願景。

成長於中國一個文化巨變的關鍵時期,劉子仕的音樂受到東西方文化的共同塑造。他的作品探索著熟悉與陌生之間的張力,汲取90年代亞洲流行音樂的憂鬱抒情性、爵士樂的複雜和聲,以及中國古典音樂的冥想特質。

在他看來,Coltrane後期的作品與中國古琴的內省氣質之間有著一種難以言喻的精神共鳴——二者都在擁抱虛空、脆弱和情感的真實。這種理念構成他音樂創作的核心。

同時,劉子仕也致力於培養下一代藝術家。在朗吉音樂學院(Longy School of Music),他負責招生、策劃演出機會並指導學生。2024年他帶領Longy積極拓展中國地區的合作關係,大幅提升學校的國際申請數量。他的指導方式親切而深入,不僅幫助學生為音樂事業做準備,更協助他們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塑造個人獨特的藝術認同。對Zishi而言,爵士樂遠不只是一種音樂類型,更是一種溝通的語言。無論是在舞台上、錄音室裡,還是幕後策劃時,他總在不斷追問:「如果這樣呢?」不斷挑戰藝術與文化的邊界,為爵士樂開拓新的空間。

從在馬來西亞意外踏入Big Band場景到走向當代爵士樂的前沿,劉子仕的經歷證明當音樂以好奇心與堅定信念為基礎時,便能跨越所有邊界。更多有關劉子仕的資訊,請訪問網站:www.zishimusic.com。本報記者李強波士頓報道

劉子仕在著名爵士俱樂部表演。檔案圖片

爵士音樂家劉子仕。

波士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