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里斯本丸沉沒》三藩市放映 重現82年前人性光輝

亡兵家屬在海上招魂。受訪者提供

2019年10月20日,製片人兼導演方勵(右一)與戰俘後人在尋親的船上。受訪者提供

方勵(右)與「里斯本丸」沉船事件倖存者後代家屬。受訪者提供

/c5 拍攝團隊組織亡兵家屬舉行了告別儀式。受訪者提供

亡兵家屬們感謝漁民林阿根(中)。受訪者提供

為了真實還原「里斯本丸」沉沒過程,團隊在深海使用水底探測機器人。受訪者提供

方勵在英國的《泰晤士報》《每日電訊報》和《衛報》上登「尋人啟事」。受訪者提供

三藩市觀影會上,觀眾與導演方勵合照。記者蘇婕雅攝

「歷史給了你這個窗口,你不去做,你就是罪人。這是那麼珍貴的、消失了82年的歷史。」隨著紀錄片《里斯本丸沉沒》在全球多個國家放映,導演兼製片方勵一席話,道出他拍這部片的初衷。

12月初,該片在三藩市總圖書館進行了兩場放映會,場場爆滿,引起熱烈的反響,得到本地歷史學者、二戰研究者以及觀眾的高度關注。製片人兼導演方勵接受了星島日報和星島中文電台專訪,講述該片的誕生及他在拍攝前後的故事。

這部取材於82年前「里斯本丸」沉沒事件的紀錄片,將一段發生於中國舟山海域、充滿人性光輝卻鮮為人知的歷史重現於銀幕之上。

1942年,日軍武裝貨船「里斯本丸」,載著1816名盟軍戰俘從香港往日本。由於日軍未懸掛標誌表明船上有戰俘,美國潛艇「鱸魚號」(USS Grouper)將其擊沉。沉船發生在中國浙江舟山海域,1816名戰俘面臨生死存亡。此時,200多名舟山漁民冒著槍林彈雨,以小舢舨奮勇施救,最終救下384名盟軍戰俘,餘人中828位戰俘,或被淹死或被日軍射殺,或被困在船中未能逃生。

被遺忘的悲劇

這段悲壯的歷史在方勵的鏡頭下重新被挖掘。影片上映後獲得極高評價,而其背後的創作歷程更是一場艱辛與執著的探索之旅。

2014年,方勵與韓寒在東極島拍攝《後會無期》時,當地一位船長偶然提到舟山海域曾有一艘二戰沉船。這激起了方勵的好奇心。作為華東地質學院(現東華理工大學)應用地球物理專業的畢業生,長期從事地球探測和海洋調查技術工作的他,感到這個故事與他的專業背景有著奇妙的聯繫。

2016年,他帶領海洋科技團隊前往舟山東極島海域展開勘測工作。經過半個月努力,最終成功定位「里斯本丸」沉船殘骸。第二年,團隊利用三維聲納技術再次驗證了沉船的鋼鐵物理屬性,確認其與歷史記載的「里斯本丸」機械結構完全吻合。

追尋歷史碎片 技術挑戰巨大

確認沉船之後,方勵並未止步。他邀請著有《里斯本丸沉沒:英國被遺忘的戰時悲劇》的班納姆(Tony Banham)博士擔任歷史顧問,並與英國退役少校費恩祺(Brian Finch)合作,在全球尋找親歷者及其後代。他最終聯繫上來自中、日、英、美等多國的380多名倖存者及其後代,與其中150多個家庭進行面對面交流。

方勵通過大量訪談、動畫還原與歷史資料結合,逐步拼湊出「里斯本丸」上的地獄般經歷與沉船真相。他強調:「找到沉船是物證,訪談則是人證,日本軍方無法否認這些事實。」其中,三位親歷者老人的講述成為最有力的歷史支撐。

為了還原中國漁民救援盟軍的真實場景,方勵走訪舟山青島與廟子湖島,重走當年14歲小女孩送飯的路徑,穿過村莊與石縫,並進入當年戰俘藏身的洞穴。他認為,必須親身體會,才能感受到歷史的厚重與真實。

影片情感的高潮部分是中國漁民救援盟軍的場景,方勵將其放置於故事的尾聲。他希望觀眾在瞭解戰俘經歷的地獄般黑暗後,才能感受到漁民義舉如同一道光,照亮了絕望。

在《里斯本丸沉沒》的拍攝過程中,方勵不僅是導演,更是一位歷史的傾聽者。他以真摯的情感融入老人的回憶,與他們談青春、聊家常,讓記憶的洪流重新湧動。老人們逐漸敞開心扉,回憶那段塵封已久的往事。

一位倖存者丹尼斯·莫利在99歲時首次接受方勵的採訪,而之前從未向家人提及過當年的經歷。方勵的到訪,讓不少盟軍戰俘的後代第一次瞭解了父輩的故事。

紀錄片中涉及大量水下拍攝,為了真實還原「里斯本丸」沉沒過程,團隊在深海模擬船體沉沒,還出動空中無人機、水底探測機器人等,耗費大量時間和經費。方勵坦言,巨大的資金壓力讓他不得不把他名下所有物業都變賣了。他笑稱「金錢與這部紀錄片的珍貴相比真的不算什麼,錢沒有了可以再賺,但這段歷史我必須要搶救下來。」

珍貴的歷史窗口

「2018年、2019年是歷史留給我們的最後一扇窗戶。如果我抓不住或者不去做,我對不起歷史。」方勵感慨地表示:「一開始我就是抱著進行『急救式採訪』的想法去記錄。比如林阿根老人,他是當年參與救人的中國漁民中唯一還健在的,我知道他的時候,他已經94歲了,很多事都不太記得了。另外,當時外界所知的最後一位倖存老兵丹尼斯·莫利,當時也已經99歲。我意識到,如果再不趕緊採訪,里斯本丸沉船的人證就要消失了。」

他提到,由於《里斯本丸沉沒》的拍攝,一些家庭第一次知道父輩的經歷,有的家庭至今等待親人的遺骸歸來。「我去採訪各個家庭的時候,都會帶著工作手冊,第一頁就是里斯本丸在海底的聲納影像。你無法想象,這個影像對於遇難者後代來說多麼重要,那是他們第一次看到自己的爸爸到底在哪兒。」這部電影記錄的不僅是一段歷史,更是一份對家庭與人性的致敬。

後來,拍攝團隊組織了這些家庭舉行了告別儀式。方勵說,「當我們帶著他們去東極島附近的海面,來到里斯本丸的上方,讓他們看著沉船的聲納船形慢慢顯現。那一刻,他們沒有嚎啕大哭,而是屏住呼吸。大家都很安靜地默默感受他們在海底的親人。這次告別儀式非常重要,這不僅是一次告別,也是一次陪伴。在孩子們到來之後,他們不再是一具被遺忘的亡魂。」

片中講述這個故事最重要的三位老人,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後,2020年的8月至2021年1月期間,相繼去世。方勵說,從此在這個世上再無該事件的親歷者。「這個電影不光是有視覺衝擊力、音樂音效。在電影院很好看,也很動人。更重要的是,它把最後的口述歷史給記錄下來了。 」

對命運的深刻反思

影片完成後,方勵帶著《里斯本丸沉沒》在舟山漁民聚集地進行露天首映。他希望年輕一代瞭解祖輩的義舉,並將這段中國人性光輝的歷史傳遞給世界。他強調,這部電影所有內容都是有根有據的真實事件:「我只是一個歷史的搬運工,把它重現在世人面前。」

八年的心血,凝結成一部作品;一艘沉船,串聯起無數家庭的命運。《里斯本丸沉沒》不僅是一部電影,更是一段生命史詩。它讓我們看到了歷史深處的光輝,也讓我們深思戰爭對人類的影響,珍惜和平的來之不易。方勵感慨道,「我覺得大家看完這部片子受到的提醒就是,和平從來不是理所當然的,它需要我們用記憶去守護,用行動去傳承。」

該片在三藩市灣區的放映活動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引發了廣泛的共鳴與討論。引薦人方敏導演分享了她策劃並引進該片的感受,並提到放映期間觀眾的強烈反應和討論中的亮點。

方敏表示,第一次觀賞該片時被深深觸動,因此決定引進這部作品到灣區。她感謝方勵導演及其團隊長達八年的努力,將這段令人心痛但值得銘記的歷史以細膩的方式呈現給觀眾。在致辭中,方敏強調這部影片不僅重現了歷史的沉重,也帶來了人性的溫暖和對未來的啟發。

在三藩市總圖書館和南灣的多場放映中,觀眾反應熱烈。年長的觀眾因歷史背景的真實性而流淚,年輕觀眾則被影片中人性救贖的力量所感動。同為紀錄片導演及知名演員陳沖與方勵導演的對話成為討論會的亮點之一。她感謝方勵以紀錄片的形式保存了這段歷史,並表示講述故事是人類的原始生存方式,能延續歷史記憶。她認為該片的價值在於不僅紀錄了過去的苦難,還傳遞了關於勇氣和人性的普世價值。

觀影後的討論會中,許多觀眾表達了自己的情感與思考,有觀眾提到,這是她多年來第一次看到有導演這麼認真地揭示一段歷史,並以此作品向世界展示中國漁民的善良與勇氣。

《里斯本丸沉沒》於2024年6月在第2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首次公開上映,9月起在中國各地及其它國家上映,年底在美國放映的多個主要城市包括洛杉磯、紐約、三藩市和西雅圖等,該片已榮獲第3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的最佳紀錄片/科教片獎。

星島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