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報記者王蔚
11月大選投票日臨近,選戰進入衝刺階段。在灣區各級民選官員候選人的隊伍中,華裔面孔並不少見,其中有中國大陸新移民背景的寥寥可數。從中國到美國,他們的人生軌跡折射著歷史的重大變遷,他們的參政競選給地方政治版圖增添了異彩,也給越來越多的中國新移民群體帶來了啟示。
今年灣區有幾位大陸移民背景的候選人,活躍在選戰舞台和推廣活動上,展現了實力和風采。他們在參選路上的甘苦、經驗、感悟,不僅能給有興趣參政的新移民提供參照樣本,也有助於激發更多的華人參與公共服務,向主流發聲。
陳小焱:勿只求自己顧自己
三藩市第11區市參事候選人陳小焱(Chyanne Chen),15歲從中國廣州移民美國,獲得學士、碩士學位,正攻讀教育博士。高中開始她便投身移民社群服務,促成落實三藩市多項關鍵政策,包括有薪病假、全民健保、可負擔託兒服務、長者及家庭可負擔住房等,一直從事社區和工會的組織與倡議工作。她認為,華人應打破「只顧自己」的觀念,「美國是一個多元社會,任何社區要發展壯大,都需要集體發聲。很多其他族裔的成功,都來自他們在政治和公共事務上的積極參與。新移民如果能夠通過投票、參加社區會議等方式參與政策討論,華人社區的影響力就會大大提升,這有助於保障未來幾代人的發展和權益。」
丁駿輝無對手連任索奴瑪市長
索奴瑪(Sonoma)市第一位華裔、亞裔市長丁駿輝(Jack Ding)。2020年丁駿輝當選索奴瑪市議員,成為該市180年的歷史中首位非白人民選官員,2021年任副市長,2022年任市長,成為當地華人參政的里程碑。在一個華人選民只佔0.3%的城市,丁駿輝以熱情豁達、友善包容、務實有效的政策獲得市民肯定。今次他競選連任,因為沒有競爭者參選,他已提前勝選。
祖籍上海、出生在江蘇南通的丁駿輝,將從政的動力歸因於從小形成的為民服務的意識。父親是醫生,母親是護士,1950年代末、60年代初父母一代人建設新中國的熱情和奉獻精神,在他幼小心靈上打下烙印,塑造了他激情奮進、永不言敗的性格。養育他的外祖父母告誡他「吃虧就是福」,樂於助人、不計得失成為他的處事信條。父母總是為病人著想,關愛他人、善於溝通,潛移默化給了丁駿輝養分,使他成為一位擅長傾聽市民心聲,勇於排憂解難的官員。在中國六、七十年代特殊歷史時期接受中小學教育的丁駿輝,進工廠當過學徒,一路追光奮進,自強不息,35歲到美國留學,最後成為一名聯邦稅務專家, 2023年獲國會議員Mike Thompson頒發的「美國夢獎」。
丁駿輝指出,「你對政治不感興趣,政治可是關心你的。你每天辛苦地工作,交了那麼多的稅,如何用?這麼多錢如何再分配?公平嗎?這就是政治。我們一定要參政從政維護自己的權利,提升社會地位。」他還說,華人常說要融入主流,「其實你做好了,你就是主流。不僅是融入主流,而且是引導主流。」
胡欣競逐升任都柏林市長
胡欣(Sherry Hu)挺拔的身材在人群中很是醒目,跟她接觸的人都稱道她待人接物的親和力和感染力。她現任東灣都柏林(Dublin)副市長,今年參選市長,在與市民互動時,總是能用和煦的聲音、親切的態度來展示其果敢的性格、踏實的作風。
2020年11月胡欣第一次參選都柏林市市議員,當時有9名候選人爭2個席位。都柏林約有7萬居民、2萬8千名選民。胡欣首戰大勝,以該市史上最高票數12,355票當選市議員,比第二名得高出近4,000票,成為都柏林以及鄰近「三谷」地區(包括聖拉蒙San Ramon, 利物摩Livermore和普萊臣頓Pleasanton三個城市)的首位民選華裔市議員,改寫了當地華人參政歷史。
胡欣坦言, 2020正值新冠疫情,仇亞在美國蔓延,我深感我們需要有人站出來,捍衛亞裔的權益,表達我們的價值觀。」胡欣說,敢於迎接挑戰、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是來自於她的成長背景。她是在湖北長大的湖南人,受父母和長輩秉持的「教育改變命運」理念的薰陶,從小培養了熱愛學習、拚搏進取的素質。26歲來到美國留學,獲得建築工程博士和多個專業學位及證書。在美國的高校、財富200強大公司、高科技物聯網的創業的工作經歷,培育了她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行動力、大局觀、謙遜的態度和堅持不懈的信念。她表示,當選後要首抓安全,零容忍暴力犯罪,要充分反應華人的心聲,幫助華人解決難題。
胡欣感到,華人候選人面對的最大的挑戰是公眾的不理解,以及遭受的非議、謾罵、造謠和網路暴力。有些謠言是競選對手故意散播來誤導選民的,她舉例「有一位華裔朋友在微信和其它場合中散佈謠言。我多次邀請她見面溝通,但她拒絕與我交流,繼續在背後詆毀我。上次競選時,一些不認識我的華人就反對我,甚至散播不實訊息,這讓人感到非常心寒。」
胡欣希望華人選民積極投票,對屈指可數的華裔候選人多理解、多鼓勵。焦龍呼籲選民擦亮眼睛,看清每個候選人的背景和政綱,投下寶貴一票。
焦龍歎不易獲得華人支持
今年古柏蒂奴聯合校區 (CUSD)教育委員候選人焦龍(Long Jiao)是河南人,清華大學畢業後來美留學,現在是微軟的軟件工程師。作為CUSD學生的家長,焦龍的從政興趣起源於他多年來對兒童教育和公共服務的熱情及實踐。第一次參選的焦龍感到,比起印度社區來,華人候選人並不太容易獲得華人的支持。
越來越多的大陸新移民進入美國科技、教育、醫療等領域的高端前沿工作行列,但是很多人信奉「只掃門前雪」、「明哲保身」的觀念,不關心美國政治。對此幾位大陸背景候選人深有感觸。
焦龍發現,「我們華人好多人對政治不感興趣或敬而遠之,特別是大陸移民好多都不敢參與政治,認為太危險。」
張亞靜參選菲蒙市議員
今年參選菲蒙市(Fremont)市議員的張亞靜,甘肅人,中科大畢業後來美留學。2020年菲蒙教育委員競選中沒有華人參選,從沒有競選和從政經驗的張亞靜為了華裔家長的聲音站出來,成功當選。她希望華裔更多關心當地的政策,參與、發言、做義工,而遇到爭議政策時,華裔不要僅僅找華裔代表,整個市議會都是政策的制定者,溫和而理性的對話是對從政人員的尊重與支持。
2018年當選康特拉科斯特(Contra Costa)社區大學校董的李健(Andy Li),於1996自天津來美國求學。他十分關注華人從政的狀況,一年多前帶領編製了美國亞太裔民選官員名錄。據他的統計,目前加州有大約有:170名華裔民選官員,灣區自2014年開始有中國大陸新移民當選官員,當前共有9名。他還指出,自從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後赴美留學人數逐漸增多,四十年來美國的大陸新移民人數快速增長,目前已成為美國亞裔中最大的移民群體,在灣區更加突出。但是這個群體中產生的民選官員如鳳毛麟角,於人口佔比反差極大。大陸移民來美的歷史時間比台、港移民短,許多人忙於生計立足,對美國的民主政體缺少了解。李健近來組織成立了全美大陸移民民選官員協會,旨在幫助大陸移民參選或尋求更高的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