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東華醫院竭盡全力的張建清

張建清博士在東華醫院125周年慶典上致辭,臉上綻放著喜悅。

張建清走訪醫務大樓的工作。

2020年2月1日,張建清在中華總會館上,向社區力陳華埠全民抗疫的迫切性及方法。

就讀中山醫科大學期間的張建清在宿舍自彈自唱,憧憬著美好的未來。黃偉江翻拍

騎車遠足,是張建清最愛的運動項目之一。

張建清(右一)代表東華醫院接收知名善長陳英謀(左一)的125萬元捐贈。記者黃偉江攝

中國駐三藩市總領事館張建敏總領事在慶祝東華醫院125周年的慶典上,向東華醫院頒發賀狀。 記者黃偉江攝

(文/記者黃偉江)

今年三藩市華埠東華醫院迎來125周年,屢獲殊榮的該院行政總裁張建清博士新添百人會會員的頭銜,獲邀加入追求卓越和成就的美國華人菁英組織。

1989年張建清從廣州的中山醫科大學畢業,留校任教後,作為公派留學生到美國,修讀醫療護理及醫療管理、護理教育,分別於1992年和1996年獲得學三藩市加州大學醫學院(UCSF)碩士學位和家庭科醫護師資格證,期間,她到首都華盛頓學習醫療系統管理及政策制定。2012在三藩市大學獲得行政領導博士學位。

30年過去,她從UCSF實習生到2017年接任東華醫院行政總裁,成為這家百年僑立醫院的掌舵人。歷年獲獎無數,包括2020年榮膺美國護理科學院院士稱號、2021年獲得加州眾議院17選區年度傑出女性獎,2022年獲三藩市市參事佩斯金頒發的傑出女性獎、2023再獲加州眾議院17選區年度傑出女性獎、2023年入選福布斯年度女性企業家榜單-創新榜(Forbes Women 50 Over 50 List)等。

晉升行政總裁任重道遠

「這一段求學之旅不僅是遠行,更是修行。」張建清獲選為中山大學傑出校友時談到來美留學經歷:「當時一個人去到異國他鄉,剛開始不適應,要不斷調整自我認知,快速適應全新的環境,投入到緊張的學習生活中。讀書期間我擔任班長,經常組織同學們活動;負責接待前來學術交流的外籍教授等,鍛煉了管理能力、提高了英語水準等。畢業後在臨床、教學、科研及管理領域不斷發展並成功突破天花板成為東華醫院的行政總裁及多個機構董事。」

2017年9月,張建清從東華醫院運營總監(COO)晉升為行政總裁(CEO),坦言「任重而道遠」。

眾所周知,當年華美醫師協會和華人保健計劃(CCHP)之間的法律訴訟和前總裁的醜聞,一度把東華醫院推向有史以來最黑暗的時刻。張建清面對內憂外患,「華美醫師協會」醫生團終止與東華醫院合作,醫院一時之間失去大批病人,醫生數量銳減;重建新醫務大樓需資金超過2億,貸款6500萬元,舊醫院需大量資金翻新;之前的醫生協會分成三個,競爭環境加劇;護士罷工、中層領導出走;醫院經濟效益持續下降,東華醫院及CCHP被收購的流言滿天飛;董事局每年一任,16位董事來自社區不同團體,不同的文化背景、經驗,對醫院管理、政策有不同的解讀……張建清接任CEO後三個月體重減了十幾磅,張建清說那是最艱難也是最有意義的時光。

張建清激動回顧,2022年6月,收到黃春華基金會一筆700萬元的捐贈,是東華有史以來最大捐款;2024年5月3日,州眾議員丁右立宣佈再為東華醫院爭取撥款500萬(連去年累計1000萬元),幫助醫院拓展亞急症護理病房,這是東華醫院125年來首次獲得州府如此大額的資助。知名慈善企業家陳英謀在向東華醫院捐款累計500萬元後,今年為東華125周年再捐125萬元。

「這些支持與榮譽,不屬於我個人,是東華醫院的榮耀,是社區的榮耀。」張建清指出:「服務社區125年的東華醫院,在醫療發展上達成過無數里程碑及取得過不少非凡成就。回顧過去,新冠疫情雖然與鼠疫大流行相隔超過百年,歷史總有驚人相似之處。各級政府及社區、善長的支持,都代表了他們對東華醫院的信任及高度認可,並印證了東華醫院在本地,乃至全國的影響力及重要性。」

因世紀疫情成抗疫典範

面對公共衛生危機,面對市民由恐慌轉為極度恐慌,開始誤信不實訊息或散播謠言,造成錯誤指責、針對性歧視及種族暴力問題,東華醫院堅定不移地為廣大社區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在兩次大流行中,東華醫院不但預防及阻止疫情在華埠大規模爆發,更協助保護整個三藩市的安全。「無論是過去、現在抑或未來,一旦有公共衛生危機出現,東華醫院都會站在最前沿保護社區,更協助保護整個三藩市的安全。」

疫情後醫療領域充滿挑戰,很多獨立的小型社區醫院都破產或被收購,她深明必須堅持改革和創新,張建清說:「我們的跨專業雙語團隊不但能提供急症、手術及其他基本服務,還會因應病人文化背景提供適合的膳食及中西醫結合服務。」

為了讓東華醫院保持市場競爭力,需要為未來做好規劃。張建清認為,「東華的基礎建設、人力及資源不及其他主流醫院如UCSF及三藩市總醫院豐富,但我們卻能提供適合病人文化的醫療服務。」

東華醫院近年積極與不同的醫療機構合作,已啟動的合作計劃包括但不限於:1)與UCSF合作的中風治療中心,2022年年5月得到國家醫療機構認證聯合委員會(The Joint Commission)的認證,今後,救護車可把中風病人送到東華醫院急症室;2)與三藩市總醫院及三藩市公共衛生局合作的專業護理及亞急性護理中心計劃正在進行中;與三藩市總醫院及UCSF三方合作的眼科手術服務。今年東華醫院被《美國新聞周刊》評為2024年度美國最佳州內醫院之一。

東華醫院的董事來自社區,不像其他醫療系統可以按照醫院對董事專長的需求來挑選董事,也不像其他醫院有多層管理機構。東華董事會成員有不同的背景,這些都是對東華醫院實實在在的幫助。張建清出任CEO七年,與董事們不斷完善董事會的章程,加強董事會自身的建設,也增強了凝聚力。同時,為了加強非專業董事的力量,醫院邀請了前市長布朗作為董事會的顧問。

三年疫情,加上新的醫療制度和市場環境,令醫療環境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張建清表示,機會多了,但雙語醫生非常短缺、醫護人員短缺。作為一家獨立的社區醫院,隨著支付模式的改變,東華醫院人力資源增長15%、藥物增長41%、醫療物品漲幅15%,但醫院的病人超過80%使用白卡、紅藍白卡,而白卡支付的比例與金額不變。開源節流為東華醫院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培養新領導人成為張建清優先考慮的選項之一。她說,「作為社區醫院,我們緊缺醫生,尤其是醫療系統的領導,需要把格局、眼光,把社區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需要大家合作才可能共贏。」

最為虧欠的是家人

「最虧欠的是家人。」張建清的丈夫是電腦工程師,自從張建清出任東華CEO後,丈夫就把家里的事情接管起來。張建清明白「事業成功與珍惜家庭生活同樣重要」,非常重視高質量陪伴家人的機會。

張建清在工餘鍾情於種花和看書,家裡有一個大花園,「疫情期間,花不僅是我解壓的良方,看書不僅能解壓,更能提升自己、開拓視野。」

30年來,讓張建清最引以為榮的是不斷地加強東華醫院的醫療護理系統,早期花了20年,在三藩市的外圍及聖馬刁縣(San Mateo)建立了多個門診中心;成為行政總裁後,帶領東華醫院從孤立的社區醫院與政府及主流醫療系統合作,尋求更好的生存空間和發展機會。

「作為領導者,溝通很重要。無論現實如何殘酷,都必須面對,耐心創造合作共贏的環境。最後,很希望社區領袖,把社區利益作為優先事項,才能從更大格局、更高視野,找到解決方案,社區也會因此變得更強大。這不局限於醫療領域,在社區各領域都一樣。」

董事會醫生團和病人反饋

東華醫院董事會主席余健峰醫生表示,7年來張建清領導東華醫院,在財政、人事、管理等方面都有可喜的變化。她獲得眾多獎項,實至名歸。余醫生引以為榮的是東華醫院被《美國新聞周刊》評為2024年度美國最佳州內醫院之一,余醫生他認為這與張建清和團隊的努力密不可分。

余醫生說,每隔三年東華醫院都需要申請政府續牌,他在醫院親耳聽到前來評審的醫生、護士高度評價東華醫院非常安全。張建清與她的團隊憑著一份孝敬和敬畏之心,對待每一位患者。

「作為醫生,我們始終努力為患者提供最好的醫療服務,並將病人的需要放在首位。」東華醫院醫生團團長趙炳輝醫生表示:「2015年保健計劃和醫生協會之間出現的衝突,給社區醫生、特別是我們的病人造成了諸多混亂和困惑,醫院、保健計劃、社區醫生和患者之間的和諧關係受到嚴重的影響。東華醫院董事會、管理團隊和醫師領導們一直在不懈努力解決問題,重建關係。我們很高興所有爭議都在2022年得到解決。」

在張建清任行政總裁之前,趙醫生就認識她多年,「對於我們醫院的未來,她一直是透明且務實的。她具有前瞻性思維,牢記醫院的最大利益,以此為使命與動力。」

記者採訪期間,在東華醫院出生的Burton Siu與記者分享她與母親的故事:「我和家人衷心感激東華醫院的每一位醫護人員。正因為他們,我們能夠毫無顧慮地讓母親每個月在輸液中心接受治療。每次我們到醫院,員工都熱情地與我們打招呼,耐心協助母親完成登記手續。從開立處方藥到輸液過程,他們始終給予我們平靜和安心的感受。」

星島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