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家長要學搞好親子關係

父母和子女溝通非常重要。Adobe Stock

上百人參加「修復親子關係」研討會。記者蘇婕雅攝

參加APA小小英雄情緒管理班的小朋友和講師。記者蘇婕雅攝

參加APA家長正面教育證書班的華裔家長和講師們。記者蘇婕雅攝

疫情實施居家令期間對親子關係是一大考驗。美聯社

專家提醒家長要學習有效的溝通策略。美聯社

父母需要有同理心,認可孩子的感受和需求。美聯社

各界日漸重視疫情後學生的心理健康。美聯社

人際關係,無論是友誼、親子、職業或伴侶的關係,總是會經歷緊張、衝突或破裂的時刻。在應對新冠疫情而頒布長時間的居家令期間及其後,很多家庭的親子關係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考驗,專家表示要修復這些關係的關鍵在於溝通,作為家長要學習有效的溝通策略。生活在三藩市灣區的華人家長如果想要學習和接受輔導,多種渠道可供選擇。

灣區溝通專家羅斯曼 (Lisa Rothman)日前在三藩市舉行了一場「修復親子關係」研討會,吸引數百位家長參加。羅斯曼是兩個10歲男孩的母親,她重點講述了語言、溝通和聯繫,在親子關係和解過程中發揮的基本作用,鼓勵父母深入瞭解和解的藝術,並掌握修復破裂的具體技巧,使他們能夠以更具恢復性和同理心的視角來處理父母與子女間的衝突。

對青春期兒女最要小心

羅斯曼分享了一個在疫情期間發生的故事。有一位育有兩個分別12歲和15歲青春期女兒的媽媽梅琳達,疫情期間她年邁的父母都感染了新冠病毒,其中父親病情比較嚴重,被送入醫院治療,她經常花了整個周末的時間去照顧他們,當周一晚上她終於回到家吃晚餐時,她想做的就是告訴丈夫和兩個女兒她所經歷的一切,但每次她都試著說話,她的女兒們不斷地打斷她,繼續談論最喜歡的電視節目。當梅琳達再嘗試轉話題時,情況還是如此。這時她生氣地罵了兩個孩子,說「這是什麼情況,我只是告訴你們外祖父母發生了什麼事。你們為什麼完全不在乎呢?你們太過份了!」

梅琳達的情緒失控、大喊大叫和罵人等,相信很多家長都經歷過。但罵完女兒之後,她的自我感覺並無變好,反而在事後覺得在餐桌上讓女兒們感到無益的內疚感和恥辱感。這種不當的溝通方式可能會讓母女關係變得緊張起來。梅琳達認為身為母親,有責任向女兒們灌輸她認為正確的價值觀,女兒們便不會在祖父母患了危及生命的疾病時,仍然若無其事地談論電視節目。

之後梅琳達與女兒們以平靜的態度交流,瞭解到女兒們之所以不停交談,是因為她們整個周末都沒有機會見面,習慣了在飯桌上對話,這是她倆的溝通方式。當梅琳達獲得她所需的同理心時,她能夠看到孩子們在那一刻的需求,之所以表現得無視她,只是因為她們在尋求彼此之間的連結。她也說明自己當時大喊大叫是希望表達情感,和家人們建立聯繫。梅琳達向女兒們道了歉,女兒們也為沒有聽她的話表達歉意,一次簡單而誠實的交談就成功修復了母女關係。

千萬勿固執 我講是對的

羅斯曼說,作為父母不能固執,否則一些固有思想就會像藤壺一樣依附著不能解脫,就這個故事而言,梅琳達在餐桌上需要表達自己,讓女兒必須馬上就聽她的話,這樣對孩子而言是行不通的,他們有自己的想法。父母最需要有同理心,即對孩子的感受和需求的認可,孩子需要自己的空間,要尊重他們的選擇,也是親子關係的紐帶。另一方面,父母要學會提升情緒調節能力,當脾氣上來時選擇及時離開,不要向子女大喊大叫。如果萬一發生了爭執,一定要另找時間與孩子作誠實的對話溝通,讓親子關係從破裂走向修復。

羅斯曼分享的另一個故事,相信也是很多華人家長需要注意的,這是她自己的故事。在一次家庭旅行中,入住酒店時她決定讓小兒子睡在最裡面的床,當小兒子問為什麼不是哥哥睡最裡面,羅斯曼以開玩笑的口吻說,「因為你是家裡最不被愛的那個。」她是在開玩笑,誰知這句話正中了一直在小兒子心中的最大的恐懼,那就是「媽媽比較愛哥哥」,結果小兒子在整個旅程悶悶不樂,在結束時終於忍不住爆發,哭了很久,這時羅斯曼才意識到是那句無心之失傷害了小兒子,她感到追悔莫及。

她的處理方式是給兒子寫了一封信,坦誠自己不應該說這樣的話,「你有充分的理由認為你是這個家庭中最不被愛的人,因為你是家裡最小的一個。作為一個媽媽我沒有理解你,也不明白如何以你需要被照顧的方式照顧你。我對我在酒店所說的話感到後悔,沒有考慮到我的話會對你產生的影響。請你原諒我。」一個媽媽真誠地向10歲的兒子寫道歉信,因為承認錯誤才有機會修補關係,不能認為自己是父母就高高在上,就像平時教育子女一樣,做錯一定要道歉。最後羅斯曼的小兒子原諒了她,並把這封信放在書架上珍藏起來。

即使四月大嬰兒也有情緒

一位以研究早期嬰兒與父母溝通而聞名的臨床心理學家賈斯特(Beer Just)發現,即使是四個月大的嬰兒也已經能通過控制面部表情來表達情緒,因為他們發現母親或主要照顧者可以讀懂他們的意思做出反應。嬰兒非常擅於學習聽到的語言以及模仿主要照顧者的情緒,隨著孩子一步步成長,這種模仿和學習不斷發生,我們都在成長過程中模仿著原生家庭的情緒。父母有穩定的情緒,家庭有和諧的氣氛,這些都將會像鏡子一樣反映給下一代。

生活在灣區的華裔家長可以尋求很多改善親子關係的資源,在三藩市就有26個家庭資源中心,其中的亞裔家援服務處(APA)設有不少親子教育課程,比如「家長正面教育證書班」,為家長提供專業的教育知識和正面的溝通技巧,學成的家長獲頒證書後還可以向其它家長宣傳該課程;「小小英雄學習班」教導小朋友正確讀懂他人情緒、表達自己的情緒及憤怒情緒管理(Anger Management);還有家訪服務,據APA行政主任林穎雅介紹,36年來該組織共投資6500萬元在社區,服務了12萬8千個客戶,完成了3萬6千次家訪,她特別指出,家訪是最有效的服務,能直接瞭解到生活環境、瞭解不同的家庭需要,有的放矢地提供服務。

可尋求親子關係支援服務

林穎雅指出,新冠疫情結束後,尋求親子關係情緒支援服務的家庭增多,並有幼齡化的趨勢,APA心理健康資詢服務對象已經由之前的成年人及中學生,發展到如今的小學生。該機構於2022年7月就全面恢復面對面的活動,原因是居家令造成社交能力缺失,「很多人不願意出門,只想留在家中,不想處理人際關係,我們花了很多努力舉辦活動,用豐富的禮品吸引他們走出家門,接受輔導。」另外APA的家長互助小組,旨在華裔社區組建一個互相幫助、互相信任的家長網絡,大家分享育兒心得、親子關係處理等。林穎雅介紹互助小組中有30%成員是父親,很高興看到越來越多的父親們參與其中。

APA的使命是宣導全面的、語言和文化適當的產前保健和兒科後續保健;通過角色示範和專業人員輔助家訪,促進良好的嬰幼兒關係;通過教育和諮詢防止家庭暴力、虐待兒童和社區忽視。在華埠、Excelsior區、訪谷區三個家庭資源中心,提供育兒課程、親子互動小組、家長同伴支持小組、資源研討會、差異化應對、家庭支持日和暑期專案、尿布銀行和食品儲藏室等。

提供類似服務的還有非牟利組織「Safe & Sound」,該組織在三藩市已經有50多年歷史,他們的宗旨是與社區和家庭合作,開創了一種方法來預防和減少兒童虐待、忽視和創傷的影響。該機構也有提供中文的家庭互助小組服務,其中24小時家長諮詢熱線415-441-KIDS (5437)最受歡迎,幫助了很多面對挑戰的家庭。記者蘇婕雅

星島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