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智強的「總統聽見」 最重要的事 民進黨下台

羅智強鄭重考慮參選總統。網絡圖片

羅智強為台灣未來,在美國八個城巿巡迴訪問。網絡圖片

羅智強(中)9月6日接受星島中文電台訪談後,與梁建鋒社長(左)和星島中文電台國語台經理沈琛琛合影。本報記者攝

羅智強(右)接受梁建鋒社長(中)電台直播訪問。左為星島中文電台國語台經理沈琛琛。本報記者攝。

羅智強9月5日在灣區出席公開演講會,談考慮參選總統的政見。記者彭詩喬攝

羅智強是站立街頭最多的政治人物。網絡圖片

羅智強說若當選總統,平反中天,平反彭文正。網絡圖片

下鄉走透透的羅智強。網絡圖片

台灣政治人物羅智強日前宣佈將開啟「總統聽見」一百天,並於一百天之後宣佈參選總統。本報專訪羅智強,聽他如何「總統聽見」,並對海外僑胞最為重視的兩岸關係及九二共識等話題,聽聽他的看法。以下為他發言摘要。

總統聽見

我對政治事物的見解和看法,和台灣傳統政治人物都不太一樣。就像過去參選桃園巿長,大家可能沒注意到,我不是一開始就決定要選桃園巿長,我是先進行了「傾聽桃園」,走了將近快一個月以後,我才宣佈參選桃園巿長。

我覺得,在你決定要做一件事情以前,應該要先多做一點傾聽的工作,聽聽大家怎麼想,聽聽支持你的意見,也聽聽反對的意見,聽聽吐嘈的意見,聽聽對你期待的意見。因此我在桃園巿長選戰之後,我就在思考下一步路,我覺得台灣真正真正有幾個迫切:就是民主崩壞的迫切,還有兩岸兵凶戰危的迫切。

能夠去扭轉,或改變台灣陷入最不好的命運的職務,最主要的是總統。我覺得2024年的大選,是台灣的關鍵命運之戰,我希望在2024年扮演一定的角色,是相當關鍵的角色。因為有些事情我一路走來,看到了有些事情我要參與,台灣有些事情不能等。

這個迫切感,想改變台灣命運的動力,成為我鄭重考慮參選總統的一個決定。這是我個人一個理想的趨動力,但是我需要更多的意見。因此我開啟「總統聽見」一百天,「聽見」就有很多的意思,我講三個聽見:

第一聽見:贊成還是反對

第一個聽見是大家認為我該不該選總統的意見,贊成反對都歡迎,贊成是一種勉勵,反對就像一面鏡子,看到自己不足的地方,我也虛心的接受,贊成反對的意見都接受。就像我鄭重考慮要參選總統之後,有些綠營媒體笑說「你做夢比較快」,也有一些很支持我的人說,「你是不是先選立委後,再來參選總統」,這些意見我都是用感謝的心情來接受,所以這一百天的階段,聽聽大家的意見,然後自我修正,自我的調整,在自我的決定。

第二聽見:如果你是總統,要如何做?

第二個聽見,其實比第一個聽見更重要,就是「顛倒這個主角的位置」,不是把自己當主角,而是去聽民眾、支持者,大家去思考「如果你當總統,你希望改變台灣什麼?」聽大家的政見,「你是總統,你會做什麼?」

我已經拋出了第一個政見,就是當選後,第一個平反中天。這個政見是我在西雅圖聽到許多朋友,「因為曹興誠罵中天是匪台」,很多人為中天抱屈。對我來說,中天的意見你認不認同是一回事,但是你要尊重中天的意見,要包容,這是尊重新聞自由。

民主的定律,就是我反對你的意見,但我誓死捍衛你發表意見的自由。我們現在執政的民進黨,已經打破這個定律。當初關中天的時候,有很多在野的朋友、在野的政治人物,是一面倒地站出來反對,反對者裡面不是完全認同中天的言論,而是認同民主的價值。

我覺得這很重要。新總統是責無旁貸,而且這是民眾所願。你就要「修復」這樣的不正義,這是我第一個政見,當上總統後,第一個要平反中天。這是個「範例」,就是說它不是純粹個人的意見,而是在我宣佈想選總統之後,所收集來的意見。大家的看法,大家的期待,我把這個期待說出來。這第二聽見其實我是代言人,努力的把大家想改變的事情把它說出來。

第三個聽見:下一步怎麼做?

第三個聽見,其實是比較策略性。第一個聽見是個人諮商的聽見,「我的下一步應該怎麼做」聽大家怎麼講。第二個聽見,是理念、主張的聽見,「你們如果是總統,你想怎麼做?」第三個聽見是策略性的聽見,我認為台灣現在、當前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政黨輪替」,只有修復、恢復政黨輪替,才能去提九二共識,不然是痴心妄想。所有根源在「政黨輪替」。

「政黨輪替」要實現需要很多在野合作的倡議和方法,我想聽聽大家的意見,在野如何整合力量。我強調這不只是講國民黨,這是困難的事,就是困難才要有人做,才有人開始想。因為有迫切感,如果2024年沒有在野的力量整合,各自為政,這裡講的不是國民黨,國民黨鸁不鸁不是我最關切的事,而是走出黨派的利益,而是以台灣為本,中華民國為本。

最重要的事,是民進黨要下台,誰上去是次要問題,民進黨下台是「重要問題」。要民進黨下台不是仇恨民進黨,也不是討厭民進黨。民進黨以前對台灣民主也有貢獻,它現在變質了,它已經走偏了,它走偏了,你要教育它一下,提醒它一下,你要教訓它一下,不是消滅它,只是下來休息一下,取得反省的可能性,也許下次它會更好。如果讓它按照現在的步調去走,台灣的民主只會越來越遠。台灣的核心價值是民主。

民主是個程度概念,台灣現在稱不稱得上民主,每個人的定性、衡量的標準,有人認為30分,有人認為是80分,在民進黨的執政下,許多人認為這個分數在下降,甚至到了10分。甚至支持民進黨的人,都認為台灣的民主品質在下降,在這次年底的選舉中,許多民進黨的人脫黨參選,包括民進黨內人士,都認為台灣的民主品質在快速的「崩壞」。

台灣現在是否還民主,我不去「定性」這個問題,但是台灣民主在快速地下降,快速地「崩壞」中,需要有人「力挽狂瀾」,這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需要有這個聲音,有這個覺醒,這個力量,去阻攔這個崩壞的趨向。我可能不自量力,但我可以先做這個人,提前一百天來思考,不是等到選舉前才開始想。

終極統一

我主張有條件的統一。「兩岸何必急呢?」如果條件不成熟,統一對兩邊都是傷害。我們要努力的,就是使這個條件成熟;成熟就是台灣的人民要能夠接受,要能發展出一個相融的制度、文化。但這個不會是在今天就發生。如果急於一時今天就去做,就會去碰觸那個不可碰觸的東西,形成區域的不穩定。

習近平曾強調「心靈契合」,這是兩岸發展應該要做到的一個大方略。如果不能做到「心靈契合」,另一個方式是「北風和太陽的選擇」,你要選擇北風還是太陽?如果不能台灣民眾心悅誠服地、非常歡欣地來迎接「統一」這件事情,我不認為對兩岸是件好事。統一要做為一個目標,是你要努力的事情,不是你現在要去強求的事情。

談判的條件

兩岸「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是要有這樣的氣魄,更何況我不認為這是不可為,就是說:曾經有段時間,兩岸關係達到60年來最好的狀態,就是在2008年到2016年之間運做的,但雙方都沒有耐心去等更長的時間,我認為這是人的智慧不夠,雙方的智慧和耐心不夠。如果說我們有更多的智慧去解決這個問題,這是其一。

其二是:沒有看到能解決的第二方略。沒有第二個有效的、不是災難性的方略來解決兩岸問題。我們都愛台灣,我們不會讓自己的子女成長在一個戰火的地方。我希望自己的子女活在他喜悅的環境中。台灣是弱小的國家,中華民國有它國際處的難題, 而我們在這裡奮鬥的,努力爭取的是我們的生存基礎,兩岸之間難為水, 這難為就是指智慧。台灣現在偏向靠向美國,這是不對的;同樣,台灣也不能完全靠向大陸,這也是不對的;台灣必須在兩個大國,中國和美國之間,取得一個相互的諒解,取得平衡,這是台灣的工作。 你要說服大陸,也要說服美國。

台灣做為一個平衡的橋樑,應該做出對三方都有利的決定,如果你做不到這件事,一旦台灣走上戰爭這件事,很多人會問中國會嬴還是美國會嬴?我說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台灣一定是輸家。戰火發生的地方,必然是輸家。做為一個台灣人, 做為一個在土地生長的人,我要為了我的家園能長治久安,能夠和平繁榮的發展,我會盡量減少我的劣勢,增加我的優勢。

台灣有很大的優勢,是台灣跟大陸在民族上是很親的,同樣是中華民族,那為什麼搞成相互仇恨呢?這是非常愚蠢的事情,既然是同一個民族,為何要相互仇恨?我們在民主制度上是跟美國接近的,算是親美的,但在民族上講,我們是親中的。 我們要用哪個優勢呢?你為何要去分呢?

星島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