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藩市藝術委員會針對華埠花園角廣場公共藝術計劃展開公眾意見徵集,並於6月30日至7月21日期間,在都板街667號展示雕塑及會所牆面藝術作品的提案。此次公開徵件結果引人注目:入圍的全為女性藝術家,亞裔佔多數,更有多位為首次申請者,體現了社區推動多元與平等的努力成果。
此次展出分為兩部分:一為位於花園角入口的人形戶外雕塑,另一為重建後康樂中心室內外牆面的大型藝術作品。每部分分別有三位藝術家入圍,目前正開放社區居民透過線上問卷提供意見,意見將作為最終評審會議的重要參考。
三位入圍雕塑計劃的藝術家∕藝術家團隊分別為 lee + boles faw、梁碧君(Bijun Liang)與盧珈琦(Cathy Lu),作品風格各異,均深植華埠歷史與文化。
lee + boles faw 的作品《客廳∕生命之門》,以青銅木蘭樹及鍍金橫樑構成象徵家門的雕塑,呼應社區如「客廳」般的歸屬感。
Bijun Liang 的《鞋天鞋地》由一對青銅靴型守護獅構成,一穩一飛,寓意華埠居民腳踏實地、砥礪前行的精神。名稱取「謝天謝地」的諧音,表達對歷史的感恩與對未來的祈願。
Cathy Lu的《女媧之手(華埠的果實)》則融合神話與在地文化,一隻深埋土中的女媧之手撐起結滿蔬果的青銅神樹,展現華埠社群的多元與生命力。每一顆果實皆源自華埠市場,象徵融合與繁榮。
康樂中心的牆面藝術提案則由張嘉欣、Jenifer K. Wofford 及葉黃嘉雯三位藝術家提交,分別以歷史敘事、社區珍寶與節慶場景為創作核心。
張嘉欣的《鳳凰涅槃》以彩繪瓷磚拼貼形式講述三段社區歷史–中西製衣廠女工罷工、I Hotel 反迫遷運動與新冠疫情期間的互助行動。畫面中心為鳳凰載童翱翔,象徵重生與希望,室外牆則描繪華埠日常,訴說平凡中的英勇。
Jenifer K. Wofford 的《社區 寶藏》參照中式百寶櫃設計,將華埠的文化符號如麻雀、糕點、樂器與照片等納入層架之中,並預留空間邀請居民共同參與未來構思,深化公眾參與與連結。
葉黃嘉雯的《幾代人的愛與關懷仍將延續》則以農曆新年遊行為靈感,大幅圖像描繪長者肩負後輩、龍獅同舞的景象,展現跨代關懷與文化力量。作品並設有拓印板與剪影設計,強調互動性與包容性。
三藩市藝術委員會邀請市民在7月21日前提供意見。問卷設有中文版本,並可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 或於藝術委員會網站填寫。最終評審會議將於8月舉行,屆時評審小組將根據公眾回饋,推薦一件雕塑及一件牆面作品進行實作。
戶外雕塑提案的線上調查問卷:
https://www.sfartscommission.org/content/%E8%97%9D%E8%A1%93%E6%8F%90%E6%A1%88%E5%B1%95%E8%A6%BD-%E8%8A%B1%E5%9C%92%E8%A7%92%E9%9B%95%E5%A1%91%E8%A8%88%E5%8A%83
會所牆面提案的線上調查問卷 :https://www.sfartscommission.org/content/%E8%97%9D%E8%A1%93%E6%8F%90%E6%A1%88%E5%B1%95%E8%A6%BD%E8%8A%B1%E5%9C%92%E8%A7%92%E5%BA%B7%E6%A8%82%E4%B8%AD%E5%BF%83%E8%97%9D%E8%A1%93%E7%89%86
此外,藝術委員會將於7月11日周五下午3至5時在Ross Alley的「41 Ross」舉辦社區交流活動,並於華埠夜市及周六CYC在華埠天后廟街的美食節上,協助居民瞭解提案與填寫問卷。
中華文化中心藝術總監梁凱瑤向本報表示,「這次遴選無論在藝術形式、創作背景或文化深度上,皆呈現華埠社區在歷史與當代交匯點上的韌性與創意。市民意見將成為塑造未來公共空間的文化樣貌,為華埠注入更多包容、記憶與希望。」本報記者黃偉江三藩市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