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大開發新工具 檢測器官老化度

根據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研究,人體各器官的老化速度可能並不一致。Tobias Wustefeld/史丹福大學

史丹福大學團隊開發出一項血液檢測工具,能評估人體各個器官比實際年齡更「年輕」或「老化」。研究發現,器官顯得老化與相關疾病風險升高有關,當中以大腦最為關鍵。「極度老化」的大腦不但與阿茲海默症高度相關,更會令未來15年死亡風險增加182%。

《三藩市紀事報》報道,研究分析來自一個歐洲生物資料庫、共約45,000名參與者的血液與健康數據,成果已刊登在《自然醫學》期刊。

研究團隊成員之一、史丹福大學「腦部韌性騎士計劃」主任韋斯-科雷(Tony Wyss-Coray)表示,這工具可提供簡單方法,判斷身體不同器官狀態,及早發現潛在問題。他形容:「這就像一個哨兵,向我們發出警訊,提醒某個器官可能不正常。」

研究團隊首先從約20,000名參與者的血液樣本中,分析近3,000種蛋白質,並利用人工智能模型,根據年齡預測各器官蛋白質水平。結果顯示,約15%蛋白質與特定器官直接相關。若某人器官的實際蛋白質水平與預期值相差逾1.5個標準差,便列為「極度老化」或「極度年輕」。

整體而言,三分之一參與者至少有一個器官被評為極端年輕或老化,四分之一則有多個器官屬此情況。研究發現,器官越老化,越易出現相關疾病,其中大腦的關聯性最強。

與正常大腦相比,「極度老化」大腦者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為3倍;與「極度年輕」者相比,更高出12倍,其風險程度與帶有APOE4阿茲海默症遺傳因子相當。此外,這類病人的整體死亡風險亦最高,至於原因,研究人員尚未完全了解。

韋斯-科雷稱,該項檢測成本目前約為1,000元,預計兩至三年內可商業化,但價格與使用方式仍未有定案。他坦言,並非所有人都願意知道自己器官的老化狀況,但指出生活習慣,例如運動與不吸煙,確與器官年齡有明顯關聯。

團隊下一步將探討生活介入措施是否可令器官年齡逆轉。韋斯-科雷透露,他曾以早期版本測試自己,並計劃再次測試:「我想知道結果,因為我相信我可以改善它。」本報訊

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