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初入廣播圈,經常聽見前輩訓示新人:「淨係睇見人享受成功的光芒,而唔去了解幕後所付出的苦功,你邊有機會上位呀?」
對的,尤其是演藝圈,企出台時光芒四射,但你可知道個個皆是「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哪會有符符碌碌就得到持久成功的?
以為有的,必須捉去驗腦!
又例如飲食界,小弟也見證不少廚師,由做廚房仔畀師傅踢屁股階段下起步,結果二十多年後,有的仍在街邊茶記日炒夜炒得個捱字,但另外有的升到米芝蓮級大廚,又或大集團的飲食部總監。
點解?因前者不少每日落場(下午二至五時)就去嫖賭或 覺,很少自動自覺尋找升呢。後者呢?落場三個鐘,就用廚房設備來磨練廚藝及不停看書,借鏡前輩功力,落實鑽研,再用自己的想像力研發新菜式。
前者例子不必提了,希望能在踏入暮年前開竅。後者又如何?也有不少例子,例如香港最吃香的年輕廚藝高手周世韜(Saito),如今負責管理恆基集團三間新派菜館,由整體裝修設計到廚房出品皆極具心思。
最近有機會向佢請教,因發覺Saito炮製的佛跳牆及濃雞湯手打麵,真係冇誇大形容,正到飛起。上次幫襯(次次真金白銀),兩皆連最後一滴都灌清。「周師傅,點解你的湯水可以咁正?」
「心機加耐性再落足真材實料。例如雞湯,我會用一隻雞加火腿慢火燉出一斤湯,一對一比例,是真真實實的雞精,入口濃密帶黏性。」
「至於佛跳牆的湯底要求更高,五十斤古越龍山花雕加五十斤雞湯,慢火將其收乾至十五斤呈汁狀,放入盅仔,加名貴材料燉至全部近融化狀態,真的是一斤心機一斤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