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大坑

提到大坑,大家總會聯想到舞火龍、文青餐廳和車房。確實,我在這\xf9婸{識了不少街坊,他們大多與這些地方有著密切的聯繫。

  從書館街說起。這\xf9埵酗@家百年歷史的髮型屋Allure Customized Hair,每天都有許多遊客在它古色古香的外牆前打卡,亦已成為大坑的知名打卡勝地。店主Nelson是一位溫文爾雅的髮型師,同時也是一位音樂愛好者。店內不僅提供髮型設計服務,還擺滿了各種古董和樂器。Nelson熱愛音樂,甚至會親自調校鋼琴,閣樓還收藏了許多古典樂唱片。近年來,他定期舉辦音樂沙龍,邀請音樂家舉辦小型音樂會。偶爾經過時,你會看到他正在修理自己的古董車。Nelson不僅多才多藝,還樂於助人。每當我太太有包裹送到,他總是幫忙收貨,並協助搬運上樓。

  另一個我常去的地方是位於京街的餐廳Mustard。起初,我對這\xf9堛漯^圍有些不習慣,因為總覺得很多人會主動與你聊天,後來我才理解這\xf9堛澈\xc8人大多是附近的街坊熟客,他們有時在這\xf9埵Y晚餐,有時則小酌一杯,聊聊天,恍如古時法國的文化沙龍一般。這家餐廳經歷了兩代人的經營,現在的老闆Benson和Candy是因為對大坑的熱愛而接手經營。還有店長Alex,他與這家餐廳的緣份也延續了兩代,多年來像家人一樣,總是無微不至地提供幫助。

  大坑的有趣之處在於,雖然每個行業領域不同,但鄰里之間的關係卻非常融洽,彼此互相幫助。無論是音樂家、畫家、車房技師、餐廳老闆還是髮型師,大家都能和諧相處,樂也融融。這種鄰里守望相助的精神,正是香港社區文化的縮影。

Uncategor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