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奇聞

看見關於英國牙醫短缺導致全民服務困難的報道,有位年輕人表示這是Fake News,我坐在一旁感覺自豪的是,我真的見過世面,不會想當然誤斷這個混亂世界的荒謬。

  上世紀六十年代,香港最稀少的人材,除了太空人之外,恐怕就是牙醫。十歲時我長了一顆蛀牙,即使家人有熟悉朋友當牙醫,我就是要兜兜轉轉,花了超過半年時間才能成功補牙。唔好問我點解,答你唔到。我有位姑媽生性倔強,因為睇牙醫問題不得要領,竟然親手用個老虎鉗自拔,結果好成功。這不是道聽途說的「假新聞」,乖乖,那些年牙醫服務是天價收費,同時就算花得起,要預約醫牙也十分不便。這是一個「獅子山下」的另類故事,是不是好勵志,見仁見智。

  英國公立牙科醫療系統面臨崩潰,牙痛算你唔好彩,四分一患者選擇DIY——好像我姑媽半百年之前的經驗,自己用鉗拔牙——另有消費力的五分一患者索性飛去海外治療。當地報章報道,一位二十二歲年輕人求牙醫無門,靠食止痛藥,捱過大半年,因為牙齒感染中毒,與死神擦身而過。

  英國私家醫生拔牙約4400港元,補牙約3300港元,香港人現時大概都能支付,對比之下,我們要感恩了。為甚麼英國變成這樣?歐洲福利不是很好嗎?我沒有調查,所以沒發言權。

  回顧新冠大流,最早倡議「與病毒共存」是時任英國首相約翰遜,他的理由是︰新冠好比傷風咳,唔使搵醫生啦,如果病到七彩,現在又好難醫得好你。結果約翰遜提議︰不如返屋企,食返杯雪糕,休息下就無事。

Uncategor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