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戰背後的華人助選團力量

兩位市長候選人布里德與佩斯金在華埠一場華人社區春宴中不期而遇。雖是強勁的對手,但倆人在公眾場合下處理得體,並無劍拔弩張之態。

離11月5日投票還有三周,林志斯聯合多個團體,為麥法恩在華埠組織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集會和遊行助選。

林文傑在中華總會館月會上,向僑領們介紹市長候選人羅偉。

李兆祥在華埠為布里德助選。布里德身旁是她的「祖母」黃桃菊。

左起:亞裔聯絡總監譚文華、市長候選人麥法恩、活動組織主任Sylvia Liu、助選團經理Jade Tu(徐加儀)、及助選義工,在華埠夜市上助選。

黎慧心與助選團隊,在華埠夜市上助選。

在華埠花園角廣場上舉辦的佩斯金助選活動,身旁是他的鐵桿支持者社區住客聯會主席梁榮浩。

第三區市參事候選人麥讚明在台灣籍太太、女兒的陪伴下,到中華總會館尋求華人社區的支持。

文/圖:記者黃偉江

在華裔佔總人口五分一的三藩市,政治中人都有這種看法:「並不是每位得到華人社區支持的候選人都一定能獲勝,但沒有華人的支持,就註定失敗。」今年11月大選,三藩市華人選票成為各候選人的目標,華埠也成為各人爭取曝光的舞台。

在選舉季,政客們扎堆拜訪華埠的景觀早已不是新奇,除了走訪都板街、士德頓街的商戶,有175年歷史、被喻為「龍頭」的中華總會館,自然成為灸手可熱的「地標」。為避免過多佔用商董會時間,中華總會館通事劉榮浩被授權,限定嘉賓發言時間,並要預先填寫申報表格。

政客們熱衷到中華總會館,被老僑戲稱為「拜碼頭」。為了能與主席團的七大會館主席及與會的商董盡快混熟,自然需要一位有資歷的引路人。在位的總董、中華資深通事劉榮浩、出任警察委員的中華商董余健全、資深商董李焯宗、周達昌、歷史文物委員會主任李殿邦等,往往扮演著引薦及迎來送往的角色。

政客們到中華總會館追求曝光,最壯觀的莫過於每兩個月一次的總董交接儀式,無論是否獲得邀請,政客們無不趨之若鶩。為爭取華人選票,候選人竭盡全力扮演出懂華埠、愛華埠、關心華埠的角色。

拉近與華人社區的距離

並不是每位市長候選人的競選經費都能像李維斯牛仔褲家族後人羅偉(Daniel Lurie)那樣充裕,不僅在媒體上砸下巨款宣傳廣告,還在華埠核心地帶開設了一個競選辦公室,競爭對手們在華埠的一舉一動,羅偉競選團隊都能了如指掌,及時應對。

競選市長的市參事會主席佩斯金和前市參事麥法恩、競選連任第一區市參事的陳詩敏、第三區市參事候選人黎慧心、麥讚明(Moe Jamil)、李爾德(Danny Sauter)、第十一區市參事候選人陳小焱、賴天宸、教委候選人林灼世等等,發揮各自優勢。

陳詩敏把握民生熱點、焦點話題,積極舉辦不同主題的華文圓桌會議,透過媒體報道塑造愛民勤政的正面形象;麥讚明的台灣太太、林灼世的表姐Ann姐,分別成為他們的「最佳助選員」;黎慧心曾住香港公屋、來美後努力打拼並獲成功的經歷,在移民社區格外引起共鳴;佩斯金在康年海鮮酒家舉辦競選市長籌款晚宴上用粵語高唱《真的漢子》,到日落區公園與廣場舞大媽扭上了秧歌。麥法恩回憶在華埠附近成長的經歷,並經常到華埠購賣美食、探訪散房居民。不同場合,不同表現,目標都一樣——拉近與華人社區的距離。

要快速打進華人社區並爭取最廣泛的認同與支持,幾乎所有候選人都聘請華人作為競選助理或競選顧問,而且不止一名。華裔選民徐大華形容,「這些參與助選的華人在實戰中得到了磨練,為將來培養更多華人參政提供了成長機會。」

華人助理與團隊吃香

不少競選陣營的華裔助理,往往與社區聯繫緊密,有一定的人脈、影響力、行動力,有些更是近年參與政治並嶄露頭角的「悍將」。林文傑、徐安、招霞、雷千紅等曾並肩作戰,於2021至2022年先後參與罷免三名教委高勵思(Alison Collins)、盧佩思(Gabriela Lopez)、莫力加(Faauuga Moliga)及罷免地檢官博徹思(Chesa Boudin),他們在推動罷免行動中衝鋒陷陣,成功達成目標。

罷免行動後,原本任職三藩市聯合校區的林文傑遭解僱,獲第四區市參事殷嘉立(Joel Engardio)聘為立法助理。2023年3月,林文傑辭職,加入羅偉的助選團隊,被任命為「亞太裔政治總監」,助羅偉在華埠社區打開知名度。

徐安曾受布里德市長委任接替成為教委,半年後競選教委失利,她創辦了一家非牟利學校,今年重返三藩市教委競選。

招霞是一家小學的家校聯絡員,今年3月,她當選華裔民主黨協進會主席。8月上旬,華裔民主黨協進會宣布背書麥法恩競選市長,招霞除了為麥法恩助選,更積極的是組織和參與反對今年三藩市關閉大公路的K提案。

雷千紅兩年前因未證實住在她參選的第四區市參事選區滿30日,遭撤銷參選資格,今年11月參選三藩市市立大學校董,並再次與招霞聯手,成為反K提案的急先鋒。

在市長候選人中,佩斯金、羅偉和麥法恩都公開表達反對立場,不過在9場大型集會上,三位市長候選人都不曾同時出現。

競選連任的市長布里德助選團隊,聘請年輕的前華文記者毛皓延任亞太裔地方組織和媒體主任,發揮他在媒體工作的經驗與社區人脈關係。布里德更充分利用現任官員的資源優勢,盡可能出席華埠各非牟利機構、社團、公所甚至同鄉會、校友會舉辦的交接典禮、慶會,頒發嘉獎狀、發言。

佩斯金聘請小企業主梁家豪(Anthony Leung)擔任華裔社區競選總監,由於過去20年來代表華埠所屬的第三區,佩斯金在華埠的知名度早已不容質疑,他也獲得社區住客聯會等組織背書支持。他已獲得華人民選官員、前官員和社區領袖支持,包括:退休法官郭麗蓮、鄧孟詩、州眾議員丁右立、州財長馬世雲、市參事陳詩敏、前市參事會主席余鼎昂、前市參事李麗嫦、馬兆光、馬兆明、鄧式美等,還有方小龍牧師、華協中心創辦人翁錫智、華裔消防指揮官Paul Chin、亞裔家援服務處董事會主席張艷珍等。

林志斯反轉再反轉

麥法恩組成由華人職員、顧問與義工相結合的助選團隊。三藩市民主黨中央委員徐加儀(Jade Tu)出任助選團經理、美國華裔工程科技學會會長譚文華(Sherman King)任亞裔聯絡總監、年輕女將Sylvia Liu任活動組織主任等,還爭取到華裔民主黨協進會的背書。他們陪伴麥法恩在華埠、日落區、列治文區、海洋區、訪谷區、灣景區、寶多麗區等華裔聚居的社區積極拜票,張貼宣傳海報。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三名曾先後擔任華埠中央警局局長的華裔退休警官,在本次選舉中公開背書市長候選人,包括譚敬文(Garret Tom)為麥法恩站台;葉培恩(Paul Yep)和易文耀(Robert Yick)為羅偉背書。

2018年三藩市華裔市長李孟賢驟然病逝後,林志斯曾舉辦了場餐會,為時任市參事會主席布里德競選市長籌款,成為當時最早一批的華裔支持者。6年後時過境遷,林志斯在這次市長選舉中先支持羅偉,再力推麥法恩,立場轉變引人好奇。林志斯解釋:「布里德上任前對選民做出了許多鄭重承諾,但任內五年多來領導能力有限,導致三藩市的公共安全崩潰、毒品氾濫、流浪者遍佈全市、營商環境惡化、市府內部冗員充斥且效率低下、貪污腐敗風氣蔓延、大企業出走、常住人口減少、公立學校校系統面臨破產和倒閉。」

「80萬人口的三藩市,市府公務員就多達4萬人,人員工資及相關衍生的費用,構成了龐大的開銷,自然落到納稅人的身上,這也是導致三藩市未來三年近14億元財政赤字的主要原因之一。」林志斯還說,「我曾經在不同場合多次好言相勸,但布里德不是敷衍了事,就是置若罔聞,越來越令人感到失望。

在羅偉去年宣布競選市長時,林志斯說「羅偉沒有歷史牽絆,政治素人加上億萬家財繼承人,希望能為三藩市帶來一股新氣象」,公開支持羅偉參選。林志斯說「三藩市存在的問題實在太多,若沒有政治基礎、缺乏經營管理的成功經驗,要帶領三藩市走出困境困難重重。」今年3月,麥法恩宣佈參選市長,林志斯於是宣布支持麥法恩。

不是每場助選都有車馬費

俗話說:「輸人不輸陣」,在各種競選場合,候選人身邊一定需要一批職業舉牌人。一些能號召華人長者、精通中英文、有組織經驗的社區代表備受候選人陣營追捧。無論是支持不同的市長候選人、還是反對K提案、支持D提案、支持C提案、反對E提案等,總能看到一批熟悉的身影。

若遇上一天的早、午、晚都有助選活動,這些助選團隊就換上不同候選人的帽子、背心、手舉牌,比較謹慎的還戴上口罩、墨鏡站在隊伍後面。「收錢做事,低調做人。」成為這些助選團隊外圍職業助選人秘而不宣的信條。不是每場助選活動都能收到「車馬費」,一些經費有限的助選團隊會派發兩個叉燒包或一張盒飯餐券,「人肉背景板們」也不計較。「有需要,證明就有價值和意義。」

離11月5日最後投票日剩下一個多星期,多個最新民調發現市長選舉選情激烈,布里德、羅偉、佩斯金、麥法恩和世輝始終處於一共13名候選人的第一梯隊。

在三藩市優先選擇投票制度下,選民可為所有候選人按喜好排序,令選情倍添變數,有候選人為此展開結盟策略,即時無法獲得選民第一選擇,也希望能爭取到第二、第三選擇。

星島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