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的語言

「當我們坐在空無一人(只有我們兩人)的課室,等待上課,我有時覺得我們已經在傾談了(即使我們沒有說話)。」

  這就是透過文字帶出來的效果。「我們不用交談,已經有溝通了。」即使沉默,也可以與對方溝通的。

  韓江的《Greek Lessons》,說的不只是學習古希臘文,對現代年輕一代人(南韓人)來說,學古希臘文就像學古典中文(漢字),是困難重重的。

  在小說出現的女子,是一名對語言有認識、有感情之人。蘇格拉底說「學習就是受苦」的意思,這一點女子是明白的。在現今社會,已經沒有人/很少人學習看似沒有用的古希臘文,或學習拉丁文。問為甚麼要學古希臘文,是沒意思的。

  女子學古希臘文,不是為了閱讀原文的荷馬史詩、柏拉圖哲學,她對荷馬、柏拉圖沒有興趣。她就是要想學好這古舊語言,這就是她的學習動機了。

  我們活著,做甚麼都好,不一定要那麼功利的,不一定甚麼都要問有沒有回報的。

  詩的語言,有實用價值麼?用近乎詩的文字來表達內心感受,不是很好的活動麼?

  「Language, by comparison, is an infinitely more physical way to touch」。我們說一句話,要動用到肺部、喉嚨、舌頭、嘴唇的振動。

  我們寫一句詩,同樣要動用心思、想法、語言能力。一句詩就是一種感覺,一種想法的流動。

  一本詩一樣的作品,就是對生命的詮釋。

Uncategor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