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寞的華埠 何日可回春

傳統的華埠元宵街會。

遊客們在街頭大快朵頤的神態,是對華埠美食成功與否最好的撰釋。

園林點心店外,慕名而來的遊客排起長龍。

小巴黎1982年開業,42年後將結束在華埠的生意。

面向遊客的都板街,空鋪潮出現。

「老字號」興隆燒臘並非「免死金牌」,無力回天。

蟲草城4月30日結業,搬遷清貨大特價。

文/圖:記者黃偉江

被疫情封鎖的華埠已重新打開,但營商的環境今非昔比。中華總商會的迎春花市、元宵街會、花車巡遊、華埠商人協會的中秋街會等大型傳統社區慶會,吸引了熙熙攘攘的遊客和市民,但熱鬧過後仍是寂寞。

如何解決一節淡三墟的頹勢?三藩市政府與各區合作,希望頒發「老字號」的認證,挽留承載歷史與文化的小企業,但「老字號」並非「免死金牌」,在目前營商環境下,有些老字號正在老化,已無力回天;也有的在苦苦掙扎,苟延殘喘。也有新一代小企業,雄心勃勃在廢墟中誕生,並快速成長。

兩代人在華埠士德頓街堅守了40多年的老字號興隆燒臘,因無法承受飆升的租金和破舊不堪卻得不到維修的經營場地,剛剛出走華埠,把生意開到聯合廣場附近;從製衣廠女工到越南餐廳伙計,再到接手小巴黎餐廳榮升老闆的單親母親蘭姐,本以為苦盡甘來熬到頭,沒想到因為生意入不敷出而結業,目前正在其他區域物識適合經營外賣的商鋪;北岸區Grant Ave一家乾洗店老字號因業主大樓翻新被迫結業;曾被喻為業界領軍的蟲草城在華埠的一家自營店,打起了4月30日結業的橫幅;華埠百年老店三和粥粉麵也面臨後繼無人的困局,躊躇不前。

寶光電器 淪為麻將店

華協中心資深社區規劃員周耀新表示,老字號的消逝,造成的負面影響廣泛而深遠,體驗的不單是一組經濟、商業數據,或一個實體的消逝,失去的是一個家庭及社區與文化,失去的是一段歷史和一個社區中心,因為,每一個老字號背後都有一個成功的移民故事,數十年漫長歲月,服務了幾代人,他們的存在與否,體現著社區無數的挑戰及興衰。

華埠天后廟街的寶光電器,被喻為華埠版的《歲月神偷》。東主黃允斌夫妻守護了數十年,最終因身體不敵歲月的磨礪,這家承載了幾代人的集體回憶的家電維修零售店黯然離開,如今淪為一家麻將店。

唇亡齒寒,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疫情前,Facebook曾設立社區關係華裔專員,與新僑服務中心合作,用社交媒體幫助華埠小企業做推廣,在華埠商業走廊的顯要位置發佈大型海報;三藩市經濟與勞動力發展辦公室(OEWD)資助華協中心舉辦農曆新年購物有獎促銷活動,資助社區青年中心(CYC)在華埠舉辦繽Fun天后、美食節、哈囉喂萬聖節等社區嘉年華活動;美化華埠行動委員會(Be Chinatown)在勝利堂舉辦端午粽子節、都板街舉辦美食夜市。全年節日琳瑯滿目,街頭的遊客、市民絡繹不絕。

面對疫情、仇亞暴力和社區治安嚴峻等多重打擊下,都板街店鋪出現倒閉潮,商家們都似乎失去了信心,少了底氣。百年老店新杏香酒樓老闆關煒泉(Jimmy)卻是個例外。他從越南排華潮中投身怒海,死裡逃生來到三藩市。從一名身無分文的懵懂少年,到華人最具規模的製衣廠,再到新杏香酒樓老闆。

關老闆總是不厭其煩向遠道而來的遊客講述華埠的歷史。「華埠曾是三藩市的市政廳所在地,也是西海岸第一面國旗升起的地方。」

新杏香老闆:這是我們的根

關老闆說,「是170年的華埠歷史讓我們變得獨一無二,這是我們的根,也是我們的底氣。要打好華埠這張牌,錯過了,機會再也回不來。」

他腦海總會閃現出許多主意,但許多都還沒兌現就被現實無情的擊倒,難得的是他砥礪前行,憑著華埠獨一無二的露台與百年老字號,對好奇心滿滿的遊客依然充滿了吸引力。

傳統意義上的三藩市華埠,由南北走向5條主要街道、6條東西走向的主要街道組成。因為歷史原因,區內有服務社區125年的僑立東華醫院,有三藩市最早的公立小學,有各種風味餐館、百貨商店、警察局,這裡有上百家傳統僑社公所,以及為數眾多的私人公寓,衍生出1萬5千個散房單位(SRO),加上大型公共房屋東、西、北、中五幢平園大樓一共433個單位,在某種程度上,很好的體現出供需平衡關係。民以食為天,與日常起居飲食息息相關的肉菜市場和雜貨店遍佈士德頓街的6個街口,這些店鋪普遍接受糧食券消費購物,供需關係穩定,滿足當地居民每日生活所需,因此,無論疫情與否對生意影響不大。

與士德頓街平行的都板街,從「天下為公」牌坊到百老匯大道,以遊客為主,旅遊淡旺季、天氣因素,自然對當地生意影響很大。自疫情以來,這條旅遊商業街空鋪不斷增加,市參事佩斯金推動的空鋪罰款法案也因疫情而擱置。

官員政客常常喜歡在激昂洋溢的致辭上用「韌性」來形容華埠。某種程度上,成為當地基層勞工和小企業主吃苦耐勞、逆來順受的寫照。舊呂宋巷的金門幸運簽語餅因為被需要,常常成為政要官員做秀的樣板,但只有這一家,遠遠不夠。除此以外,還有什麼能為華埠的繁榮撐場面?

園林點心努力下逆流而上

哀兵必勝。在華埠,有一群韌性、勇氣、智慧兼備的新力軍創業成功。園林點心在疫情下逆襲成功就很鼓舞人心。老闆娘黃英霞(Abby)動員全家人投入,生意起死回生,短短兩年店鋪從一家變四家。積臣街的總店在疫情期間,先靠外賣與共享空間生意,贏得第一桶金。接著士德頓街的分店,除了傳統點心還增加盒飯外賣;今年收購了饅頭之家後,全面裝修爭取今年開業;緊接著,盤下了總店旁的一家商鋪,將改造為特色飲品店。

環宇旅遊老闆蔡藝鋒,疫情後重新招募舊部,除了華埠的門店,在相隔一條街不到,又新增了一個專櫃。業務也從售賣機票,發展到與旅遊相關的簽證等服務,還自行組團出行。

也有蟄伏17年後大張旗鼓的劉春(Tracy),她一直認為「工字不出頭」,先是堅

華埠積臣街的米芝蘭服裝店,那時,大兒子剛出生。6年前,在華埠地鐵站對面開了一家以「地鐵站」命名的港式茶餐廳,她說丈夫在香港有餐飲經驗,夫妻倆看好地鐵站開通後的紅利。華埠服飾業經營場地最大的北京時尚商場結業多年之後,劉春在疫情第3年抄底價入市,去年開業,主營中式傳統婚慶服飾,她希望「守得雲開見月明。」

邵旗謙會長:重生有五難題

華埠商戶聯會會長、見聞旅遊東主邵旗謙認為,疫情三年多,令華埠經濟傷筋動骨,沒有2、3年的休整很難恢復。他指原因有五:1、員工離開業界或提早退休,後繼無人。勞動力短缺,人工增加,經營者負擔壓力大,令店鋪營業時間縮短。2、三藩市負面新聞太多、通脹居高不下;3、華埠停車難,加上對商鋪鐵閘、簷篷等規章,增加運營成本;4、政客熱衷權利爭鬥,無暇為華埠做好有效推廣;5、管制太多、職能部門各自為政,各種申請手續繁雜。」

如何讓華埠重新煥發新?已是一道新的課題。要努力的除了政要,小企業的東主們要些什麼?在中斷了15年的小企業培訓計劃後,去年,三藩市OEWD為15家小企業開展培訓,教授小企業如何用社交平台做宣傳、如何利用好政府資源。安老自助處華埠商務專員胡啟華表示,計劃今年提供創業輔導,對創業有更全面的認識,選擇適合的項目。

老僑伍璇燦 盼重見榮光

今年3月起,每月第二個周五,Be Chinatown在都板街舉辦「華埠美食夜市」大獲成功。數千遊客、市民參與,新動力文化傳播引入山東非物質文化傳承人項目,讓中華傳統文化與國粹在三藩市華埠美食夜市大放異彩,吸引了更多商家參與,遊客更加追捧,從而形成良性循環。主辦方行政總裁勞微笑4月25日向本報表示,適逢5月亞太傳統月,5月10日的華埠美食夜市,將融合東南亞美食元素,也有東南亞文化藝術的演繹,希望能把美食夜市再掀起新高潮。

事實上,如何打好歷史、文化、藝術這疊牌,在各方利益博弈下,有很多竅門。疫情三年來曾在都板街700號路段演練醒獅的LionDanceMe受一些商家指責,創辦人僑二代劉世文當眾灑淚,被迫帶兩百弟子出走華埠。

三藩市華埠世界獨一無二。背負太多的歷史沉澱如何振興?怎樣煥發新生?華埠的春天何時到來?

被譽為「華埠市長」的資深僑領伍璇燦道出了許多老一輩華人的心聲:「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能看到華埠恢復曾經的榮光。」

星島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