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維燊
圖:illustrate by 曾維燊
當你確信自己記得小學老師的名字,卻怎麼也想不起來時,這個「話到唇邊卻說不出來」的情況就是所謂的「舌尖現象」(tip-of-the-tongue state)。研究指出,這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心理狀態,表現為記憶詞語卻無法順利提取的困擾。
通常,大腦能順暢地從記憶庫中調出詞語,整合意義與發音,組成完整句子。但在舌尖現象中,這個提取過程受阻,導致「記得卻想不起來」的焦急感。神經影像研究發現,除了詞語檢索相關腦區活躍外,前扣帶皮質等衝突偵測區域也會被激活,強化挫敗感。
研究顯示,舌尖現象多出現在專有名詞、不常用詞或抽象詞彙上,例如人名或「idiosyncrasy」(特質/獨特習性)。錯誤詞彙的干擾或環境壓力亦會增加此現象發生頻率。多語使用者因不同語言詞彙互相干擾,更容易卡住,但若第二語言學得早,情況可能較少。年齡增長亦與舌尖現象增加有關,可能因語言相關腦區功能下降或知識量累積。
專家指出,舌尖現象雖令人焦急,卻非大腦失靈,而是促進記憶檢索的一種機制。研究觀察到,經歷舌尖現象的人更願意花時間努力回想答案。提示法是常用解決方法,透過相關記憶、字母或聯想線索,幫助提取被卡住的詞語。舌尖現象反映大腦在調動廣大記憶庫時的自然狀態,也可能激發更高的回憶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