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聞秘史︱民國窮人才食大閘蟹? 真相:一隻蟹可換2.5公斤大米

每當吃大閘蟹的季節臨近,一張老照片都會受到網友熱議:一個男孩在路邊的攤檔吃蟹,破舊的木桌堆滿大閘蟹,同桌另一人衣袖破洞上有一大塊補丁,圖片配文「1945年的上海貧困家庭,只能靠吃陽澄湖大閘蟹過日子」。不少網友表示羨慕,笑稱「希望回到那個年代」。

四十年代「吃蟹」照出處

舊社會的低下階層真的靠吃大閘蟹「充飢」嗎?根據史料記載,這種情況存在的可能性不高。

先從這張照片的背景研究:這張老照片不是合成的,而是美國攝影師沃特‧阿魯法特(Walter Arrufat)的作品。二戰期間他在美國海軍服役,並在1945年10月12日至1946年2月5日在上海生活。當時25歲的他用相機記錄上海人的日常,一共拍下96張生動的黑白照片,隨後整理成影集《上海1945》。

這張吃蟹的照片便是其中之一,當初他對照片的描述只有「Eating Crab(吃蟹)」兩個詞語,並沒有對男孩的背景多做描述,現在看見的配文很大機會是現代網友加上去的。

網傳的照片。好蟹匯
網傳的照片。好蟹匯

 

照片原圖。虎嗅@識味Foodledge
照片原圖。虎嗅@識味Foodledge

 

陽澄湖大閘蟹古今都是貴價貨

從文學作品《紅樓夢》中,大閘蟹曾在大戶人家的餐桌上出現過。史湘雲在「藕香榭」大擺螃蟹宴,可見吃蟹對他們而言也是一件樂事,場景也呈現出大家歡聚一堂的熱鬧氣氛。而宴後劉姥姥算了算賬,大家一共吃掉三四十公斤大閘蟹,花費四兩銀子;加上其他酒菜一共二十幾兩銀子,令她不禁驚嘆:「這一頓的錢夠我們莊稼人過一年了」。

電視劇《紅樓夢》蟹宴的場景。虎嗅@識味Foodledge
電視劇《紅樓夢》蟹宴的場景。虎嗅@識味Foodledge

 

電視劇《紅樓夢》蟹宴的場景。虎嗅@識味Foodledge
電視劇《紅樓夢》蟹宴的場景。虎嗅@識味Foodledge

 

電視劇《紅樓夢》蟹宴的場景。虎嗅@識味Foodledge
電視劇《紅樓夢》蟹宴的場景。虎嗅@識味Foodledge

 

電視劇《紅樓夢》蟹宴的場景。虎嗅@識味Foodledge
電視劇《紅樓夢》蟹宴的場景。虎嗅@識味Foodledge

 

電視劇《紅樓夢》蟹宴的場景。虎嗅@識味Foodledge
電視劇《紅樓夢》蟹宴的場景。虎嗅@識味Foodledge

 

電視劇《紅樓夢》蟹宴的場景。虎嗅@識味Foodledge
電視劇《紅樓夢》蟹宴的場景。虎嗅@識味Foodledge

 

有網友提出,自從蕃薯葉被傳有「抗癌奇效」之後,它從曾經的牲畜飼料搖身一變成為身價每公斤60元(人民幣,下同)的「補品」,那麼大閘蟹有機會也曾經經歷過這樣一番「身價暴漲」嗎?

上海市水產行業協會秘書長范守霖認為機會也不大,自宋朝開始,大閘蟹就是一種廣受歡迎的季節性產品。宋朝的高似孫曾寫《蟹略》一書,詳細地記載不同種類的蟹及他們各自的特徵。例如,古人以產地把蟹分成吳蟹、楚蟹、越蟹、淮蟹等;以水域把蟹分成江蟹、湖蟹、溪蟹、泖蟹等。其中一句描述也甚是有趣:「姑蘇婁縣即昆山也,有郁吳塘蟹,特肥大。」婁縣蟹被推斷為現今的昆山陽澄湖大閘蟹,原來古人和今人的口味也有相似之處。

而在民國時期,1918年11月2日的《申報》提及某富人以陽澄湖大閘蟹宴請賓客,顯示當時大閘蟹也確實是「上得了廳堂」的佳餚。而當年的陽澄湖大閘蟹沒有人工養殖技術,在產量不高的情況下,低下階層「只吃得起大閘蟹」的謠言也自然不攻自破。

《申報》也曾刊登不少有關大閘蟹的圖文,不僅有酒家吸引顧客的廣告,還有將大閘蟹從上海送到香港的相關新聞。

1911年10月15日《申報》上一家名為「老永和」的店鋪打出的蟹廣告。虎嗅@識味Foodledge
1911年10月15日《申報》上一家名為「老永和」的店鋪打出的蟹廣告。虎嗅@識味Foodledge

 

1915年10月16日《申報》上言茂源酒棧的廣告中寫的是「洋澄大蟹」。虎嗅@識味Foodledge
1915年10月16日《申報》上言茂源酒棧的廣告中寫的是「洋澄大蟹」。虎嗅@識味Foodledge

 

1917年10月18日《申報》上一家名為「黃全茂」的食肆刊發的大閘蟹廣告。虎嗅@識味Foodledge
1917年10月18日《申報》上一家名為「黃全茂」的食肆刊發的大閘蟹廣告。虎嗅@識味Foodledge

 

1918年11月2日《申報》上四川路青年會宴席的新聞中提及「陽澄湖大蟹」。虎嗅@識味Foodledge
1918年11月2日《申報》上四川路青年會宴席的新聞中提及「陽澄湖大蟹」。虎嗅@識味Foodledge

 

1923年10月26日《申報》上刊載了《記蘇州之蟹》一文。虎嗅@識味Foodledge
1923年10月26日《申報》上刊載了《記蘇州之蟹》一文。虎嗅@識味Foodledge

 

1933年10月14日《申報》上「中國國貨公司」廣告提及了陽澄湖大蟹的價格。虎嗅@識味Foodledge
1933年10月14日《申報》上「中國國貨公司」廣告提及了陽澄湖大蟹的價格。虎嗅@識味Foodledge

 

1938年11月3日《申報》上新雅的蟹廣告(圖右)特別提到「惠顧持螯備有特制食蟹之器具」。虎嗅@識味Foodledge
1938年11月3日《申報》上新雅的蟹廣告(圖右)特別提到「惠顧持螯備有特制食蟹之器具」。虎嗅@識味Foodledge

 

1942年11月4日《申報》上海人買大閘蟹的照片。虎嗅@識味Foodledge
1942年11月4日《申報》上海人買大閘蟹的照片。虎嗅@識味Foodledge

 

1947年10月10日《申報》上王寶和紹酒棧的「洋澄湖大蟹」廣告。虎嗅@識味Foodledge
1947年10月10日《申報》上王寶和紹酒棧的「洋澄湖大蟹」廣告。虎嗅@識味Foodledge

 

1957年10月21日《新民報晚刊》上,陽澄湖大閘蟹從上海運往香港的新聞。虎嗅@識味Foodledge
1957年10月21日《新民報晚刊》上,陽澄湖大閘蟹從上海運往香港的新聞。虎嗅@識味Foodledge

 

1隻大閘蟹約等於2.5公斤大米

既然確定了陽澄湖大閘蟹不是低下階層的日常能夠負擔的,那麼圖片中男孩吃的會不會是其他產地的大閘蟹?對比蟹價跟大米的價格,基本上也不太可能。

1939年的《申報》記載,每公斤大米0.25元,而每公斤蟹1.4元,一隻大約200克的大閘蟹價格等於1.12公斤大米;而到了1946年,每公斤大米750元,而10000元可以買六隻蟹,換算下來一隻大閘蟹價格等於2.5公斤大米,而這個價格並非陽澄湖的價錢,只是其他產地的大閘蟹。

1985年一篇由趙超構(筆名林放)寫的雜文也生動地記載大閘蟹價格高昂,一位年輕的工人為了招待第一次到家中吃飯的女朋友,不情不願地掏出50元買了兩隻大閘蟹,大概是他一個月的工資。

關於青年工人買大閘蟹的故事。虎嗅@識味Foodledge
關於青年工人買大閘蟹的故事。虎嗅@識味Foodledge

 

由此推斷,網友們即使回到過去也很大機會發現陽澄湖大閘蟹一直價格高昂,問「今天吃大閘蟹嗎?」,路過的匆匆行人可能回答「吃大閘蟹?這兩個月不吃飯了嗎?」,然後轉身走進旁邊的大米雜糧店。

即時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