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項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的最新大型研究發現,青春期前兒童若過度使用社交媒體,其在進入青春期早期時的閱讀、詞彙及記憶力測試表現會相對較差。這項追蹤了超過6,000名兒童的研究指出,即使每天僅使用一小時社交媒體,也與較低的認知分數相關聯,引發了學界對於社交媒體影響青少年學習能力與大腦發育的深切擔憂。
研究發現:「劑量效應」顯著
該研究基於美國一項名為「青少年大腦認知發展(ABCD)研究」的長期項目數據,將9至10歲的兒童按社交媒體使用情況分為三組進行追蹤。結果顯示,與幾乎不使用社交媒體的群體相比,到13歲時平均每天使用約一小時社交媒體的「低增長」群體,其在閱讀和記憶力測試中的得分平均低1到2分。而每天使用三小時以上的「高增長」群體,得分則低了4到5分。研究人員指出,這清晰地揭示了社交媒體使用的「劑量效應」:使用量越大,對認知表現的負面影響越明顯。
關鍵的大腦發育時期
專家解釋稱,青春期是繼嬰兒期之後,人類大腦經歷最大規模生長和重組的關鍵時期。在此階段,大腦會根據外部經歷進行自我「微調」。有研究表明,重度使用社交媒體的青少年,其大腦會變得對社交平台上快速、持續的「點讚」和「評論」等反饋過度敏感。這意味著他們的大腦可能正在被「優化」以適應社交媒體的環境,而這種優化可能犧牲了其在學習等其他認知任務上所需的能力。
專家呼籲制定政策限制
鑑於日益增多的證據,參與研究的專家呼籲各國政府應制定更具體的政策來保護青少年,例如為社交媒體應用設立嚴格的年齡限制。目前,部分國家已開始行動。丹麥於上週宣布計劃禁止15歲以下用戶使用社交媒體,而澳大利亞也已立法,要求社交媒體公司從2025年12月起,採取措施防止16歲以下用戶註冊或保留賬戶。專家希望這能引發全球性的連鎖反應,為兒童的健康成長創造更有利的環境。
來源:NPR
封面來源:Adobe 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