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社華盛頓電
從聯邦最高法院2023年禁止大學收生採取平權措施以來,獲菁英大學錄取的非裔學生人數在兩年來呈下降,使部份校園非裔學生僅佔整體大一生的2%,一改之前數十年不斷增加的非裔學生人數局面。
美聯社分析了20所頂尖大學的新生人數資料,顯示非裔學生出現雪崩式下降。幾乎所有大學今秋非裔新生人數比2023年少,普林斯頓等多所大學的非裔新生甚至減少近半。
有些大學淡化過去兩年的這一趨勢,引發外界質疑誰應獲得機會就讀可以晉身美國上流社會的菁英學府。與此同時,特朗普政府正採取行動,調查其所謂無視聯邦最高法院2023年裁決而悄悄將種族因素納入收生考量的大學。
招生數據欠透明度
面對聯邦的調查,許多大學延後發布收生人數資料,使全國大學新生實際狀況難以明確公開。美聯社向數十所全國頂尖學府索閱資料,結果不少原本每年此時公布資料的大學拒絕提供。
許多大學的拉美裔學生人數也有下降,只是降幅較小且分散。白人與亞裔學生的趨勢則參差不齊,只是非裔學生人數顯而易見。
20所提供資料的大學中,僅麻省史密斯學院(Smith College)今秋非裔新生多於2023年,路易斯安那州杜蘭大學(Tulane University)非裔新生保持平穩。其他學府過去兩年非裔新生明顯減少,使一般僅佔整體學生人數7%到8%的非裔學生進一步下降,低於非裔佔全國高中畢業生14%的比例。
在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和緬因州培恩學院(Bates College),今年非裔僅佔新生人數的2%。
哈佛大學今年非裔新生連續兩年銳減,從2023年佔新生人數的18%降至今年的11.5%。同校拉美裔新生也有下降,亞裔則有所上升。
普林斯頓大學似乎在去年動盪之中保住校園種族比例,大致保持平穩,但非裔新生比例從去年9%降至今年5%,相當於 1968年民權運動時代的水平。校方發言人稱,這是申請人數自然波動的結果,強調校方「嚴格遵守」法院的規定。
自然波動還是人工導致
該校非裔學生會成員之一的普林斯頓大二生奎爾(Christopher Quire)認為不能忽略現況,正威脅這座作為社會流動踏板的校園數十年來取得的進展,「我們對到底發生什麼變化感到很困惑,也不知道這是否只是一次偶發事件」。
追蹤平權措施裁決影響的智庫「今日改革教育」(Education Reform Now)主任默菲(James Murphy)指出,造成這樣波動還有其他因素。他提到,民主黨拜登政府推出一筆新聯邦補助可能發揮作用,而特朗普上任後試圖封殺多元倡議計劃之際促使部份學府放棄這方面措施。
除了特朗普政府,不少保守派組織也密切注意大學做法。當普林斯頓、耶魯和杜克大學的亞裔學生錄取人數在裁決後下滑,組織「公平錄取學生」(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威脅提告三所大學,因為他們認為這「並非真正種族中立下出現的結果」,又指菁英學府錄取非裔、拉美裔和白人學生的比例多於符合收生資格的亞裔。
「進步政策研究所」(Progressive Policy Institute)研究員卡倫伯格(Richard Kahlenberg)指出,這些學生人數下降幅度未如一些大學領袖當初預期,校方可以尋求其他途徑促進校園種族多元,例如優先錄取低收入家庭學生和取消使富裕白人學生得益的傳承錄取措施,同時希望人們不應從這些數據就得出現況無望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