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橋戀人》

日前去聽了法國傳奇導演卡哈斯(Leos Carax)在香港電影節的論壇。作為法國「後新浪潮」的代表導演,卡哈斯也算是傳奇人物。從二十歲便開始拍電影,年少成名,拍出了《壞血》、《新橋戀人》等知名作品,他非常低產,有時候十年才拍一部電影,最近的電影是歌舞片《安妮特》,今年電影節也有展播。沒想到他在香港有那麼多粉絲,還有很多影迷從內地來見他。

  對於卡哈斯,我之前看過《新橋戀人》,當時剛剛大學畢業,奉高達、杜魯福為神明。這部1991年的《新橋戀人》讓人幻視新浪潮,富家女和流浪漢的激烈愛情故事,回想起片中風雨中的舞蹈、急速運動的鏡頭、詩意的對白,確是有種難以復刻的生死之戀的癲狂。「極致的愛是失控的煙花,將生命燃燒殆盡」,這是這部片給我的感覺。還有那句經典對白:「晚上夢見的人,第二日要去找他,這樣生命才會明朗。」

  新浪潮導演有個共同特點,便是「作者電影」,在敘事方式和主題上擁有著絕對的作者觀,這需要演員的無條件配合(也需要一點運氣),還有導演的自戀。卡哈斯原名是Alexandre,因此,他喜歡讓男主角名叫Alex,用他來飾演自己內心的投影——藝術家總是自戀的。他的自傳紀錄片《It’s Not Me》也在今年香港電影節展映,非常好看,加上導演本人厭世和玩味的旁白,還有完美的配樂,實在很幸運能在電影院看到。

  在訪談中,卡哈斯多次提到了「Chaos」(混亂),他似乎很喜歡混亂:混亂的感情、失序的人生,帶著酒神精神的作者意念,並且不提供任何解決方案。在當下,這樣特立獨行的藝術家買少見少。

Uncategor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