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位科學家15日宣布,首次在自然環境中拍攝到兩種稀有魷魚的畫面。
波羅阿多(Palo Alto)施密特海洋研究所(Schmidt Ocean Institute)的研究船RV Falkor (too),3月9日在南大西洋水下1968呎深處,拍攝到一隻體長近一呎的幼年南極中爪魷(colossal squid)畫面。
根據研究所的公告,這種巨型魷魚在一百年前首次被發現,過去漁民曾經捕獲並拖上船,但從未在深海中看到牠們的活生生影像。成年南極中爪魷體長估計可達23呎,體重可超過1000磅。
主導這研究的是英國埃塞克斯大學的泰勒(Michelle Taylor)。她表示:「這次研究的焦點是南桑威奇群島(South Sandwich Islands),那個島嶼極為偏遠,並且很少人去過。我們花了八天航行,橫渡斯科舍海(Scotia Sea),才到達那裡。」
南極中爪魷不應與巨型魷魚(giant squid)混淆,後者棲息於熱帶與溫帶海域,而具有鰭狀特徵的南極中爪魷僅出現在南極地區,八隻觸臂上有特殊的鉤狀構造。
主要得益於先進技術,才讓人得以一窺其面貌。研究團隊從船上將機器人潛水艇放入水中,艇上安裝高解析度攝影機,高品質的現場視訊透過網路進行直播,讓世界各地的專家能夠即時分析和識別該物種。
另一個發現是1月25日在南極洲貝林斯豪森海(Bellingshausen Sea)的前期探勘中發生,首次拍攝到冰川玻璃魷魚(glacial glass squid)活體影像。這種魷魚同樣從未在其自然棲息環境中被人目睹過。
這些觀察有助於科學家填補有關深海魷魚的各個生命階段和棲息地數據的缺口,特別是關於成年和幼年魷魚生活和繁殖的深度。研究揭示了魷魚的偽裝能力,如何躲避掠食者,以及牠們的眼睛如何適應不同的環境。
研究人員也在開發使用紅光和模擬生物發光的非侵入式攝影系統,來吸引和紀錄更多難以發現的魷魚。該研究所將繼續在南大西洋工作四年,預計於2028年重返南極。灣區城市新聞社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