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枯井疑掘出80餘具遺骨 相信是抗日三冀阻擊戰烈士

河南許昌一口枯井內近日發掘出80餘具疑似抗日英烈遺骸,井內還發現了子彈、皮帶扣等物品。襄城縣退役軍人事務局昨日表示,已介入發掘現場保護和遺骸核查工作中,他們是否為烈士需待後續鑑定。今日有消息表示,初步相信這些遺骨與抗日戰爭中的三冀阻擊戰有關,當時有大批國民革命軍在此與日軍激戰犧牲。

遺骸頭骨上有彈孔

發現遺骸的「龍越和平公益發展中心英魂回家項目組」負責人余浩向《新京報》說,枯井位於襄城縣庫莊鎮中冀村,團隊下挖4米多才看到井壁,順着往下挖最終發現遺骸。遺骸層共6米多深,有的遺骸頭骨上有彈孔。

相關新聞:侵華日軍利用「偽鈔」掠奪中國財富 最新罪證曝光

在枯井中發現的遺骨。 余浩微博
在枯井中發現的遺骨。 余浩微博

 

在枯井中發現的遺骨。 余浩微博
在枯井中發現的遺骨。 余浩微博

 

現場找到大量遺骨。 新浪網
現場找到大量遺骨。 新浪網

 

研究人員對遺骨進行分類。 新浪網
研究人員對遺骨進行分類。 新浪網

 

發現骸骨的現場。 中新網
發現骸骨的現場。 中新網

 

發現骸骨的現場。
發現骸骨的現場。

 

發現骸骨的現場。
發現骸骨的現場。

 

中新網今日表示,河南許昌市襄城縣官方透露,遺骸出土於抗日戰爭時期三冀阻擊戰發生地庫莊鎮中冀村。

研究人員經實地走訪、查閱資料、整理村民口述綜合研判認為,中冀村內埋葬有游擊隊員和抗日官兵遺骸。2025年初,庫莊鎮政府對中冀村內遺骸埋葬區域進行劃定,並配合技術人員發掘遺骸。

參加豫中會戰的國民革命軍。 
參加豫中會戰的國民革命軍。 

 

據史料記載,豫湘桂戰役豫中會戰中的三冀阻擊戰,是1944年國民革命軍在三冀(即襄城縣庫莊鎮前冀村、中冀村、後冀村)西小寨,同侵華日軍展開戰鬥,最終以巨大代價完成阻擊任務。

參加豫中會戰的日軍。 
參加豫中會戰的日軍。 

 

1944年,為了扭轉太平洋戰場的不利局勢,打通從中國東北到越南的交通線,日寇調集50萬兵力,並且陸海空配合,實施「一號作戰計劃」,開始了侵華以來在中國戰場上最大規模的進攻,由於進攻主要集中在河南、湖南和廣西,史稱「豫湘桂戰役」。

發生在此的戰鬥為豫湘桂戰役中豫中會戰的「三冀阻擊戰」,1944年4月30日,日軍一個師團在攻陷許昌後進入襄城境內,襄城守軍的兩個團在穎橋一線和日軍激戰了一整天,日軍增援部隊趕到,中國軍隊退守至三冀村和增援來的另一個團匯合,在前冀村的寨牆內修築工事,部署戰鬥。

5月2日凌晨,日軍大部隊開始猛攻冀莊大寨,這場戰鬥異常慘烈,中國將士依托工事給日軍造成了重大損失,日軍見冀莊大寨堅固,守寨的官兵意志堅決,呼叫了附近的三架飛機和兩輛坦克參與戰鬥,防守的中國軍隊受限於火力不足,最終在5月2日下午,被攻破寨牆,駐守在此的中國將士幾乎全部犧牲,只有少數幾個人突圍成功。

即時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