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hkhl.hk/f/1024p0/0x0/100/none/cb7fc09057e6159ea44c441e2365f4b2/2025-02/1_22.jpg)
隨着今屆政府積極擴展社區回收網絡,推動更多市民參與回收,都市固體廢物整體回收率持續上升。根據環境及生態局數字,2022年總回收量約191萬公噸,2023年升至接近197萬公噸,增加超過5.5萬公噸,回收率亦由32%上升至33%。環保署去年推出《減廢回收約章》,旨在提高私人住宅或大廈居民的回收意識及養成回收習慣。有參與計劃的私人屋苑住戶表示,大廈管理公司舉辦一系列環保回收活動,令居民明白乾淨回收正確做法,更易接受並養成減廢回收習慣。
政府大力推進減廢回收,以及擴展和優化「綠在區區」等回收網絡,更努力開展家居廚餘回收,廢物量已經越過頂峰,並且開始穩步下降。環境局數字顯示,2023年的人均棄置量為每日 1.44公斤,比2022 年的 1.51 公斤下跌 4.7%,當中廢塑膠減少了10.5%、廢紙和金屬分別下跌3.2%和9.5%不等。
其中「綠在區區」2024年首8個月共收集了27,000公噸的回收物,數量已超過在2023年全年收集的26,000公噸回收物。環保署去年6月推出《減廢回收約章》,鼓勵私人住宅承諾在處所內提供便利的分類回收設施,除紙、膠、鐵的回收桶外,還須包括紙包飲品盒和廚餘回收桶,協助住戶進行源頭分類和乾淨回收,提升回收物的管理績效,截至去年12月底,環保署已接獲超過1,100份申請,覆蓋約91萬個住戶。
灝景灣是青衣區其中一個積極推行廢物回收的私人屋苑。住戶李太會清洗乾淨紙包飲品盒及將回收物分類擺好,之後會放置在大堂的回收桶內。她指屋苑回收設備齊全,標籤及指示清晰,加上經常舉辦環保活動,令居民容易掌握廢物分類有助回收。
另一居民梁太表示,自己起初也不懂廢物回收,但現時已養成習慣,有時一家人會討論如何做好廢物分類,關係更融洽。她指,住戶會自律保持屋苑環境乾淨,清潔工人壓力也不會太大。
![灝景灣住戶李太太先在家清洗乾淨回收物及分類。 灝景灣住戶李太太先在家清洗乾淨回收物及分類。](https://image.hkhl.hk/f/1024p0/0x0/100/none/cb7fc09057e6159ea44c441e2365f4b2/2025-02/1_22.jpg)
![灝景灣每幢樓宇大堂均設有回收箱。 灝景灣每幢樓宇大堂均設有回收箱。](https://image.hkhl.hk/f/1024p0/0x0/100/none/b708e1e9e469462d2aee97c5bbcb6f2b/2025-02/2_23.jpg)
![灝景灣業主立案法團主席李永權表示,回收設施要保持乾淨清潔,增加居民減廢回收意欲。 灝景灣業主立案法團主席李永權表示,回收設施要保持乾淨清潔,增加居民減廢回收意欲。](https://image.hkhl.hk/f/1024p0/0x0/100/none/df0b62640b530db0ff96d282092fb955/2025-02/3_20.jpg)
![灝景灣會將收集到的回收物分類,方便回收商收取。 灝景灣會將收集到的回收物分類,方便回收商收取。](https://image.hkhl.hk/f/1024p0/0x0/100/none/a04bf1554d931dd721c8c977525e4048/2025-02/4_0_25.png)
![「綠在葵青」職員收取不同類型回收物。 「綠在葵青」職員收取不同類型回收物。](https://image.hkhl.hk/f/1024p0/0x0/100/none/7ad16280dea8cca63b3c32bb69aed93e/2025-02/5_0_39.png)
![「綠在葵青」負責人溫美琼表示,近年經屋苑和住宅樓宇收集的回收物質量有顯著提升。 「綠在葵青」負責人溫美琼表示,近年經屋苑和住宅樓宇收集的回收物質量有顯著提升。](https://image.hkhl.hk/f/1024p0/0x0/100/none/ee174196a7b958356275eda68e9fa89e/2025-02/6_10.jpg)
![「綠在葵青」定期回收廢物,進行分類儲存,如塑膠會加工,包括壓縮及包裝,以節省地方及方便下游回收商運輸。 「綠在葵青」定期回收廢物,進行分類儲存,如塑膠會加工,包括壓縮及包裝,以節省地方及方便下游回收商運輸。](https://image.hkhl.hk/f/1024p0/0x0/100/none/9685823d8d172d1a69cbc657f4f289a9/2025-02/7_12.jpg)
私人屋苑廢物轉化收益達雙贏
灝景灣業主立案法團主席李永權表示,屋苑大堂設三色回收桶,包括金屬、廢紙及塑膠,還有電池、燈泡、紙包飲品盒回收,保安室設小家電回收位置,方便居民回收。他指,起初推行廢物回收時,有些居民不習慣,怕會弄污地方或令到大堂雜亂,屋苑於是持續作出改善,為了令回收設施保持清潔乾淨,使居民不覺得環保回收是污糟及感到厭惡,所以吩咐清潔工和保安加強清潔及巡邏,一旦有污糟,就立刻清潔乾淨,回收箱亦不要滿瀉,居民對回收越來越接受。
他又稱,屋苑積極推動環保工作,多次獲得由環保署頒發的獎項,回收量保持穩定,廢紙每年回收約600噸,塑膠約70噸,金屬則超過110噸。他補充,部分回收物變賣後的收益會入賑法團戶口,增加收入,認為回收是雙贏。
負責為青衣灝景灣提供上門回收服務的「綠在葵青」營辦團體負責人溫美琼表示,因屋苑和居民的合作,回收物在質和量方面都有明顯提升。在過去四年間,「綠在葵青」的每月回收量由約30噸,增加至現時穩定的70至80噸,特別在塑膠方面,以往每月只有幾噸,現在每月已超過20噸。她強調,要做好減廢回收,居民謹記要將回收物清潔乾淨並做好源頭分類,使環保減廢成為習慣,提升回收率及增加回收物的出路,以進一步推動減廢減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