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士頓市長吳弭今年將競選連任,目前已經獲得包括麻州眾議院預算委員會主席麥家威(Aaron Michlewitz)等多位麻州政界人士的支持。隨著麥家威被普遍視為眾議院議長的熱門接班人,吳弭和麥家威長達十多年的盟友關係若能延續至高層領導,對波士頓市未來的發展或將產生深遠影響。
市長吳弭年僅40歲,麥家威則47歲,兩人雖然背景截然不同,但自十多年前在波士頓南端相識後,便逐漸建立起深厚的友誼與政治聯盟。這段情誼並非基於政治利益的短期合作,而是建立在相互理解與長期陪伴之上。據多位熟悉兩人關係的人士指出,麥家威是吳弭在重大政策上最常傾聽的對象之一,反之,吳弭的觀點與作風也深深影響這位資深議員。吳弭和麥家威都是波士頓唐人街的堅定支持者,對波士頓唐人街來說,兩人在麻州政壇不斷上升的影響力無疑是個好消息。
「政界大哥」麥家威議員
吳弭常以「政界大哥」來形容麥家威,而他則笑稱要將這位掌握全市權力的市長當成「小妹」並不容易。儘管兩人在理念上不總是相同,這段友誼卻歷經考驗依舊堅定。例如在租金管制議題上,吳弭力推相關政策,試圖為市民爭取住房保障,但身處州議會核心的麥家威則選擇反對。這並非針對市長個人,而是反映議會內部較為保守的風向。
還有在波士頓公共花園附近開發超高樓的計劃中,吳弭當年於市議會投下反對票,而麥家威則在州議會推動法案予以支持。即使如此,兩人仍可就政策坦誠溝通,尊重彼此職責所在,這樣的成熟互動模式,使得他們的政治合作更加穩固。
波士頓長年以來對位於碧肯山(Beacon Hill)的州議會仰賴甚深——無論是交通系統、資金補助,甚至是新稅項與執照核發,全需州政府拍板。若麥家威順利成為議長,將是近一世代以來,首次有波士頓人擔任該職位,對市府而言無疑是重大利多。
吳弭上任後,多項核心政見如免費公車、環保城市計劃與租金調控等,皆需州議會支持,方能付諸實現。然而,波士頓市長歷來在碧肯山的「成績單」並不出色,即使是曾任州議員的前市長華殊(Marty Walsh),也時常在州議會碰壁。
但吳弭憑藉麥家威與來自布萊頓的多數黨領袖莫蘭(Michael Moran)等關鍵盟友的幫助,已成功爭取多項市府重大政策通過,例如取得MBTA監管委員會的席位及新增數百張餐酒執照等。
然而,即使有盟友坐鎮,波士頓的每項提案也不總能順利通過。在最具挑戰性的稅務政策改革中,吳弭希望暫時調高商業稅率,以緩解居民負擔,引發強大反對聲浪。麥家威雖評估該提案「難以推動」,但仍在與市長協商後支持一項折衷方案,並成功說服眾議院通過。
然而,該法案在參議院最終仍胎死腹中,反映出即使在眾議院獲得支持,若缺乏參院盟友,市府政策仍可能遭遇瓶頸。對此,吳弭坦言:「州政府的節奏和城市不同,我常覺得自己在催促,但這是我身為市長的責任。」她理解,即使與麥家威關係再好,也不能期待每項政策都能如願。
超越政治成就彼此
事實上,麥家威與吳弭的關係,早在她進入市議會前就已建立。2012年,她尚未正式宣布參選市議員,便邀請麥家威共進午餐,準備請求支持。未等她開口,他便率先表態,成為她的第一位公開支持者。自此之後,兩人合作無間,從小型社區議題如巷道排水、共享車輛管制,到大型市政建設,一同參與決策。2014年,麥家威甚至在網路上穿著背心與吳弭一同參與ALS冰桶挑戰,展現他們超越官場的友誼。
在2021年波士頓市長大選中,麥家威全力支持時任市議員的吳弭,並於選前最後一日與吳弭及已故唐人街重量級人物陳毓禮(Frank Chin)共進午餐。吳弭在哈佛法學院畢業之後選擇參選波士頓市議員,同陳毓禮先生的鼓勵和支持有很大關係。隔日選舉,吳弭大勝,麥家威也在勝選晚會上擔任介紹人,擁抱她後退到一旁,讓她獨享勝利時刻。紐英崙至孝篤親公所元老陳建立先生曾經參與2021年市長大選前本報同吳弭的視頻訪談。
如今,吳弭將競選連任,麥家威則有望更上一層樓。倘若兩人分別穩固其位置,將形塑波士頓罕見的「市府-州府雙核心」格局。但無論他是否升任議長,或她能否成功連任,他們的友誼與合作模式,已為波士頓市與碧肯山之間的互動樹立新典範。這不只是政治的結盟,更是一種深植人心的信任關係。
「她有時說服我,有時我得說服她。我最欣賞她的,是她的誠實。對我來說,這比政策立場更重要。」麥家威笑著說。
而吳弭則表示:「雖然我們總有很多公務與政治議題要談,但我更感激的是,這段友誼早已超越這一切。」波士頓正處於轉型關鍵期,若這對政治盟友能繼續在各自領域掌舵,他們的合作將可能改寫城市與州政府之間的關係歷史,為市民帶來更具前瞻性的未來。本報記者李强波士頓報道

雷國輝(右六)等僑領給吳弭頒發獎牌。李強攝

麥家威、吳弭等政要出席耆英會去年的中秋聯歡暨籌款晚會。

(右起)麥家威給紐英崙至孝篤親公所的兩位主席頒發州議會的獎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