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弭市府內閣成員被指控性騷擾

歷經三周的外部調查後,波士頓市長吳弭(Michelle Wu)內閣核心成員之一、掌管經濟機會與包容事務的局長伊多烏(Segun Idowu),被指控性騷擾的案件近日正式落幕。根據獨立律師事務所的調查報告,伊多烏未違反任何市府性騷擾政策。

6月中旬,代表市府進行外部調查的律師事務所向市長辦公室提交調查總結信件,指出:「調查未發現任何事實可證明Idowu違反市府禁止性騷擾的政策,包括建立敵意工作環境、交換性好處(quid pro quo),或其他工作場所行為準則。」這份三段式的聲明總結,被市長辦公室公開發表,但完整的調查報告未對外披露,因此外界對於整體內容仍存在諸多疑問。這起事件不僅引發市府內部風波,更迅速成為2025年波士頓市長選舉的重要政治議題。

事件起因與初步處置
這起性騷擾指控源自一宗警方逮捕事件。5月15日凌晨,警方接獲報案後逮捕了Marwa Khudaynazar與其男友、同為市府職員黃楚嵐(Chulan Huang),起因是一場涉嫌家暴的爭執。根據警方報告,Khudaynazar在爭吵過程中向黃楚嵐透露,當晚在酒吧遭伊多烏性騷擾。

隨後,警方以「家暴與襲警罪」起訴Khudaynazar,而黃楚嵐則同樣面臨「家暴」相關指控。市府於5月20日完成內部初步調查,認為兩人曾利用其市府身份,試圖影響警方處理方式,因此雙雙被市府開除。

「波士頓養育了我,唐人街塑造了我。市政廳在過去三年裡一直讓我有工作。吳市長,感謝您的領導力,感謝您給予一個從未想過自己能有機會參與其中的孩子機會。您讓我有機會走在這些街道上,不僅是作為鄰居,更作為橋樑、傾聽者和聲音。我將永遠心懷感激。致我社區服務部的同事們,每一次深夜電話,每一次變成長途跋涉的快速現場訪問,每一封原本可以變成短信的郵件,是你們讓這段旅程如此難忘。我們學到的經驗教訓,我們分享的歡笑,以及無數次在咖啡和純粹的腎上腺素的刺激下進行的社區會議,都將永遠銘記在我心中。」黃楚嵐不久前在社交媒體上留言說。

外界質疑有選舉考量
市長吳弭對此案回應稱:「我感謝外部律師事務所所做的調查工作,他們的調查非常徹底。我們不容忍任何形式的騷擾,當媒體報導出現指控時,我們立即啟動了外部調查,現在已經完成。」她強調,調查確認伊多烏未違反市府政策,「我很高興這個事件可以畫下句點。」

然而,部分市議員與社區人士質疑,市府在5月快速處理初步調查並開除兩名員工的舉措,可能是出於壓制選舉年政治風波的考量。此外,整體調查缺乏透明度,也讓部分選民感到不滿。

這起案件已在悄然間成為市長選戰的焦點之一。市長吳弭預計將尋求連任,而她的主要挑戰者——波士頓知名慈善與體育界領袖卡拉夫(Josh Kraft)——過去便曾公開批評伊多烏應該立即停職甚至解職。

卡拉夫曾指出:「當市府內部出現這樣的嚴重指控時,不應只是讓一切低調過去。波士頓市民有權知道調查是否真正獨立,市府是否嚴格執行了職場規範。」

儘管調查最終讓卡拉夫得以「清白出關」,但該案的政治效應仍在發酵,尤其在年輕選民與少數族裔社區中,對於吳市長處理方式的評價出現分歧。

當事人稱指控是政治抹黑
伊多烏透過律師發表聲明,強調調查證明他並未違反任何法律或倫理守則,並稱整起事件是「出於政治動機的誹謗與人格攻擊」。他寫道:「5月14日晚間的執法事件與我完全無關。儘管我被還清清白,但媒體報導、簡訊流出與網路言論對我本人、家人及社區造成極大傷害。我將繼續不受干擾地推動經濟平等工作。」

伊多烏自吳市長上任以來,便被視為其政策核心班底,在推動少數族裔經濟平權、創新創業資源分配等領域頗有聲譽。因此,此案對市府形象所造成的衝擊,也格外引人注目。

本案的延伸效應不僅在市府內部,也在市民之間引發更廣泛的討論。波士頓政治觀察家指出,吳市長近年致力於打造透明、包容、多元的市政團隊,但若市府在面對醜聞時處理方式不夠開放,恐將削弱選民對她的信任。

此外,隨著市長選舉將於11月舉行,未來幾個月中,類似風波可能持續被放大檢視。尤其在少數族裔、女性領導者與道德操守等議題上,候選人間的論戰勢必更趨激烈。

伊多烏的性騷擾調查雖告一段落,但它所引發的政治效應卻仍在延燒,成為波士頓選民檢視市府誠信、行政效率與公平正義的關鍵切入點。接下來,波士頓市民將以選票來審視市長與團隊的應變能力,而市府是否能從本案中汲取教訓,亦將成為未來執政是否持續獲得民意支持的關鍵。

本報記者李强波士頓報道

伊多烏(右)同二戰老兵伍德豪斯合影。檔案圖片

 

黃楚嵐(左二)在社交媒體分享同吳市長等人的合影。

波士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