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哈佛大學發出一項內部通告,明確建議國際學生盡量避免經由波士頓洛根國際機場入境美國,並提醒學生在社交媒體及個人電子設備內容方面提高警覺。這項提醒不僅突顯出美國邊境審查日益嚴格的現況,更揭示出大波士頓地區,特別是來自中國、就讀理工科的留學生群體,在入境時所面臨的潛在風險與挑戰。
根據哈佛校內移民法律顧問馬丁(Maureen Martin)與法學院移民與難民診所律師科洛(Jason Corral)的說法,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近期在波士頓機場對部分國際學生進行了特別嚴格的入境審查,尤其針對來自中國與伊朗、並從事STEM(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或人工智慧(AI)等敏感領域研究的學生,檢查內容已延伸至個人電子設備與社交媒體記錄。
據悉,邊境官員可在無須具體理由的情況下,檢查學生的手機、筆電,甚至審查社群平台上的貼文內容。任何涉及反猶言論、支持巴勒斯坦、批評美國政治等敏感話題的文字,皆有可能成為入境受阻的理由。
而學生若試圖刪除或重設裝置資料,也可能因此引起官員更大的懷疑,導致被扣留、訊問甚至遣返。哈佛方面警告,這樣的數位審查趨勢已成為新常態。
中國留學生風險高
對於來自中國的大波士頓地區留學生而言,這一發展特別值得關注。根據本地區多所大學的統計,目前在麻州就讀的中國留學生人數超過兩萬人,其中不少人正攻讀人工智慧、生物工程、電腦科學與量子計算等敏感專業。為了避免入境風險,他們中間很多人今年暑假選擇不回國。哈佛大學建議,這些來自中國的STEM領域學生在規劃行程時,應避開波士頓機場,轉而考慮從紐約、芝加哥或洛杉磯等大型國際機場入境,以減少被詳查或拒絕入境的風險。
哈佛此次發出警告,也與美國國內的政治氛圍密切相關。哈佛近年來因其國際學生政策而與聯邦政府關係緊張。尤其是特朗普政府時期所推動的移民與教育政策,對哈佛的國際招生造成重大限制。
雖然聯邦法院日前對限制哈佛招收國際學生的政策下達初步禁令,暫時保障了校方的自主權,但司法部目前已提出上訴。此外,哈佛也面臨來自政界的其他壓力,包括聯邦研究資金被削減(據稱損失達26億美元)、免稅地位遭質疑等多重挑戰。
國際學生入境審查日趨嚴格
在這種背景下,哈佛對於保護國際學生、特別是那些容易遭受政策波及的中國與伊朗學生,變得愈加謹慎與積極。除了航點選擇與入境策略外,哈佛強調了「數位足跡」對於學生入境的重要性。移民官員已獲授權在簽證審核與入境審查階段,全面檢查學生過去的社交媒體活動,包括Instagram、Facebook、微博、微信等平台的發言內容。
即使是幾年前無意間轉發的一則新聞、或對美國政策的輕微批評,都可能成為「不受歡迎」的證據。更有甚者,一些學生因為過去參與校內某些敏感話題的討論活動,也被記錄在案。
哈佛提醒學生:「請務必審視過去在社群媒體上所有言論,即使這些言論已非公開,也有可能被追溯。清除記錄並非解決之道,反而可能導致更多懷疑與調查。」
對於眾多就讀於波士頓地區的中國留學生而言,這份來自哈佛的提醒無疑敲響了警鐘。麻省理工學院(MIT)、東北大學、波士頓大學、塔夫茨大學等名校,均有大量中國學生與學者,且不少集中在高敏感度研究領域。
目前尚未有其他高校公開發出類似的入境建議,但根據移民律師與部分學生反映,波士頓洛根機場的入境審查確實比其他機場更為嚴苛。學生們普遍呼籲,希望校方提供更具體的應對指引與法律支援,同時促請美方邊境單位在執行審查時,維持基本尊重與透明度。本報記者李強波士頓報道

哈佛校園每年暑假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