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表演藝術基金會近日隆重公布第34屆「全美加青少年國畫書法比賽」的得獎名單,獲獎名單涵蓋美國八個州(加州、康州、華府、麻州、馬里蘭州、新澤西州、紐約州與南卡州)及加拿大卑詩省,共計151件參賽作品中,精選出61幅優秀書畫作品,在其網站公布。
獲獎者依年齡分組(9歲以下、10至13歲、14至17歲、18至22歲),獲頒獎狀及高達250美元的獎金。比賽所展示的不僅是青少年對中華書畫藝術的掌握與創意,更彰顯該基金會長年致力於北美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培育藝術人才的堅定承諾。
恭賀優秀青少年脫穎而出
本屆比賽中,各組金獎得主技藝出眾,風格鮮明。李清源(19歲,加州宜真美術學院) 以深厚筆墨功底贏得畫作D組金獎。趙彥淇(19歲,北加州華風書法社)則在書法V組中展現優雅章法,奪得金獎。陳亦珂(16歲,加州宜真美術學院)奪得畫作C組金獎,其畫風兼具傳統筆法與當代意境。鄺恩華(17歲,加州宜真美術學院)在書法U組中脫穎而出。師慧柔(13歲,華府佛光會)的畫作B組榮獲金獎。趙彥晰(13歲,北加州華風書法社)獲書法T組金獎。譚晴晴(8歲,加州茗方畫室)奪得畫作A組金獎。楊思齊(9歲,北加州華風書法社)書法S組金獎。
這些來自北美各地的年輕藝術家,透過毛筆、水墨與宣紙,傳遞出深厚的中華文化素養與創造力。他們的作品已在基金會網站展示,網址:www.chineseperformingarts.net/contents/competition/painting/2025。
中華表演藝術基金會自1989年成立以來,長期以來致力於推廣中華傳統音樂、書畫、戲劇與舞蹈藝術,為華裔社區與主流社會搭建文化橋樑。該基金會的靈魂人物譚嘉陵老師,更是北美推廣中華文化教育的重要推手。她長年主辦音樂會、工作坊、比賽與夏令營,讓無數華裔與非華裔青少年有機會親近、學習與傳承中華藝術。
譚老師堅信,文化的傳承不僅限於記憶的保存,更應在年輕一代中點燃熱情,讓中華美學得以在異地生根、茁壯。從最初的一場場音樂會,到如今跨越美加、橫跨多領域的藝術活動,基金會已成為北美中華文化推廣最有影響力的民間機構之一。
國際協奏曲比賽將開賽
除了書畫比賽外,基金會也即將於8月16日至17日,在波士頓新英格蘭音樂學院(NEC)舉辦「傅聰國際協奏曲比賽」。該比賽以紀念華人鋼琴大師傅聰為宗旨,鼓勵年輕音樂人才勇於挑戰與表現。
本屆半決賽將於8月16日下午舉行,參賽者需演奏約20分鐘的獨奏曲目,並加演5分鐘的拉威爾《左手鋼琴協奏曲》選段。決賽則於8月17日晚間進行,參賽者將完整演奏該曲,並由協奏鋼琴師伴奏。
獲得首獎的參賽者不僅可獲得5000美元獎金,更將於8月24日晚在波士頓知名音樂殿堂喬丹廳(Jordan Hall),與榮獲「美國最佳管弦樂獎」的水星交響樂團(Mercury Orchestra)及指揮余建寧(Channing Yu)共同登台演出。首獎得主亦將受邀於2025年基金會的夏季免費音樂會系列中舉辦個人獨奏會。二、三獎亦分別可獲得2000與1000美元獎金,並有機會受邀返場演出。
這項比賽不僅是一場藝術競技,更是一場精神傳承——將傅聰先生所代表的「東方靈魂、西方技藝」的融合理念延續至新世代的音樂家之中。
培育下一代文化承載者
無論是書畫比賽還是協奏曲比賽,背後所蘊藏的深意,皆是讓青年從中華文化中找到自我價值。特別是在多元社會環境中,這種認同感、歸屬感與文化自豪,是青少年健康成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華表演藝術基金會所提供的舞台,不僅是一場比賽的終點,更是藝術旅程的起點。在譚嘉陵老師及其團隊的辛勤努力下,數以千計的孩子,透過筆墨與音符,與歷史對話、與世界對話,進而成為跨文化的橋樑。正如一位家長在比賽後感動地說道:「我的孩子不僅學會了寫書法,更學會了如何與自己的文化連結。」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文化的根基往往最容易被忽略。但正是像中華表演藝術基金會這樣的民間機構,默默守護著那一筆一劃、一音一符之間的傳統之美。
不論是全美加青少年國畫書法比賽,還是傅聰國際協奏曲比賽,參賽的青少年選手和家長們對中華表演藝術基金會數十年來的貢獻致以崇高敬意。因為有他們的堅持與奉獻,中華文化才能在北美繼續綻放燦爛光芒,照亮更多人的心靈。本報記者李强波士頓報道

譚嘉陵老師(左一)和評審們在往屆傅聰國際協奏曲比賽現場。 檔案圖片

9歲楊思齊的獲獎書法作品。

8歲譚晴晴的獲獎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