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思行)
上月去了德國幾個城市旅行,重頭戲之一就是去漢堡易北愛樂廳聽音樂。
易北愛樂廳跟很多大型建築一樣,建造過程一波三折,經歷超支、工程延誤等醜聞,2017年正式開幕,旋即成為樂壇其中一個最受歡迎的音樂廳,更成為漢堡的地標,絕對是近年最成功的音樂建築。
易北愛樂廳位於已列入世界遺產的倉庫城區,是由一座廢棄倉庫改建而成,既保留原建築的特色,又加入配合這個港口城市的波浪形新建設,新舊完美結合。
音樂廳最重要是聲響設計,它的大廳屬「葡萄園」設置,最大特色是牆身的「白色皮膚」:由約一萬塊刻度深淺和方向不一的石膏纖維板構成,令聲音反射到不同方向。
筆者觀看保加利亞女高音Sonya Yoncheva的演唱會,由Ciampa指揮捷克Bohuslav
Martin Philharmonic Orchestra,表演華
格納、威爾第和普契尼的知名歌曲。筆者的座位位置是小提琴後上方,高音樂部難免較弱,強奏樂段主要是靠銅管和敲擊部「撐住」。樂團的演繹合格有餘,但略嫌太過「一板一眼」,有點沉悶,有時樂部不太整齊。
女主角Sonya Yoncheva屬當紅花旦,現年43歲亦正值當打時期。她的聲質和台風跟另一位歌劇天后Anna Netrebko非常相似,聲線雄厚,富戲劇感,低音更是過之而無不及。至於台風,她十分「識做」,除了七情上面,更會對著不同方向演唱,令不同位置的觀眾都有機會聽得一清二楚。她最厲害之處是情感表達,就算不懂歌詞都感受到其濃厚的情緒,特別《Song to the Moon》,令筆者聽到「起雞皮」。
易北愛樂廳還設有酒店,筆者聽完音樂會,可以直接搭電梯回房,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