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城故事:東方威尼斯

最近亞馬遜創辦人貝索斯(右一)在威尼斯舉辦世紀婚禮。

楊志超

  我曾經參加著名經濟學家Niall Ferguson在香港科技大學的講座,被問到香港前景時,他預測香港巔峰已過,未來將成為另一個威尼斯——僅靠旅遊業維持,金融中心地位將被上海或其他亞洲城市取代。

  這個觀點讓我思考:即使香港不再是金融中心,若能像意大利威尼斯「軟著陸」也未嘗不好。最近亞馬遜創辦人貝索斯在威尼斯舉辦4億港元世紀婚禮,邀請全美國名流與會,正說明這座城市雖已非昔日歐洲金融中心,卻仍保有獨特魅力。

  香港和威尼斯都是世界鏡頭聚焦的城市,有趣的是兩者相同之處不少,也都憑藉地理優勢創造了經濟奇蹟。

  威尼斯的興起源於羅馬帝國分裂時期,居民為躲避北方蠻族入侵,逃至亞得里亞海北部的潟湖群島。15世紀威尼斯作為絲綢之路的歐洲終點站,壟斷了來自東方的絲綢、香料和茶葉貿易,成為歐洲最富庶的奢華之都。

  香港同樣承載著避難所的歷史使命——既是南宋末代皇帝的最後據點,清末清兵固守九龍城寨,抵抗英國殖民統治,更是二十世紀內戰時期難民的避風港。英國選擇這個珠江口的小漁村殖民,正是看中其深水良港毗鄰廣州的戰略位置,香港至今仍享中國窗口的獨特優勢。

  威尼斯的衰落始於新航路開闢,海上貿易不再依賴亞平寧半島;類似地,隨著中國全面開放,香港的中介角色在弱化。慶幸威尼斯在鼎盛時期留下文化遺產:宏偉建築、藝術傑作,以及後來的電影節、藝術雙年展等文化盛事,成功轉型為文化之都。

  雖然我不認同香港的經濟優勢已完全消逝,但我們不妨思考將香港打造成「東方威尼斯」,通過強化文化底蘊與城市魅力,開啟另一個黃金時代。

Uncategor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