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秉華
當前形勢是大好不是小好——領袖的原意是人民路線的勝利——溫故知新,今天的群眾運動是甚麼?答案是推動各行各業的創新性競爭,提振市場的消費熱度,為經濟發展投入堅實的動力。
內地近期出現無限制的減價戰,例如新能源汽車,出現「內捲化」現象。上世紀三十年代,美國人類學家觀察印尼農業問題,發現當地在技術、社會甚至政治都失去了創新,農民唯有集中水稻耕作,結果過度資源的投入,換不到預期的充足回報。
西方批評中國「產能過剩」是指這個嗎?不是,中國活力比起美西方強得多,不過,處身於全球化過程中,新能源汽車這一板塊太突出了吧,產業的「新陳代謝」也來得太快。中國新能源是現代工業的奇蹟,發展由零到成熟的速度,比起百多年前的火車、內燃機汽車、電腦更快速,中國新能源汽車在十二年內,產量由一萬至千萬,這是去年的數字,2025年中國產量預期再以倍數增長。
在史無前例的「新陳代謝」速度之下,必有些負面因素存在,其中內捲化需要正視,最佳改善方法,就是提高各行業的創新性,以免一個行業內捲拖累整體經濟發展,尤其關注內地消費問題。
中國目前是形勢大好,西方工業國面對我們的競爭,形勢卻是連小好也不是,大家應該互相勉勵才是,不必故意隱藏真相,藉口逃避現實,最後,希望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看清形勢,打好這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