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加拿大央行總裁馬克‧卡尼(Mark Carney,如圖,美聯社)首次參選即領導自由黨在關鍵大選中險勝,贏得自由黨第四個執政任期。他在勝選演說中誓言強硬應對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貿易與主權上的挑戰。
卡尼在渥太華自由黨集會上表示:「幾個月來我不斷警告,美國覬覦我們的土地、資源與水源。特朗普總統想摧毀我們,然後據為己有——這絕不會發生。」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報道,目前尚不清楚自由黨是否能在國會下議院取得過半席次,若無,卡尼可能需仰賴小黨支持來推動立法議程。
對特朗普強硬表態:自從卡尼上月接任自由黨黨魁兼總理以來,尚未與特朗普面對面會晤,但選戰期間他多次抨擊特朗普提出將加拿大變成「美國第51州」的言論及對加商品加徵關稅。兩人在選前曾有一通「專業性質」的通話,卡尼透露特朗普在通話中再次提及併吞加拿大。
卡尼強調將維持對美報復性關稅,但警告若擴大報復恐反傷加國經濟。他並承諾推動貿易多元化,上月更閃電訪歐,強化與其他夥伴關係。
自由黨逆勢翻盤:幾個月前,自由黨在民調中落後皮耶‧波利耶夫(Pierre Poilievre)領導的保守黨近30個百分點,情勢岌岌可危。然而,隨著特朗普發表併吞言論並揚言課重稅,局勢逆轉。
前總理賈斯汀‧杜魯多(Justin Trudeau)辭職也有助於改變選民觀感。卡尼上陣後,自由黨支持度急升,一度被看好大勝。但選前一週,物價壓力等民生議題讓保守黨支持回升,最終選舉結果相當接近。
保守黨得票創新高 領袖卻落馬:雖未勝選,保守黨得票率創下1988年以來新高,席次也較上屆增加。但波利耶夫本人在渥太華的選區落敗,對這位從25歲起連任20年國會議員的老將而言是重大打擊。
對美談判與內政挑戰接踵而來:選前與特朗普的通話中,雙方同意選後儘快展開安全與經濟議題的全面談判。外界預期兩位領袖將於近期會晤。
卡尼也須迅速組建內閣並召開國會會期,同時將首次接受國會質詢。此外,加拿大即將在6月主辦七大工業國集團(G7)峰會,屆時特朗普及英、法、德、意、日與歐盟領袖將齊聚亞伯達省的Kananaskis山區度假村,卡尼將在國際舞台上迎來重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