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加緬度地區交通局(SacRT)旗下的「GO 無障礙接送服務」(GO Paratransit),故名思義就是為殘疾人事或長者提供接載服務。近日因更換排程與派遣軟件系統,引致嚴重延誤,部分乘客甚至被困候車點數小時無人接載。
想知怎樣使用「GO 無障礙接送服務」(GO Paratransit):點這裡
據CBS電視台訪問,多年來依賴該服務的 Folsom 居民唐納雲(Margie Donovan)指出,自新系統啟用後,她連續多日需等候超過一小時,聯絡派遣中心亦屢次無回應。唐納雲因視障及腦傷難以久站,曾試過從 Costco 購物後遲遲未見接送巴士,只得致電伴侶接她離開。
唐納雲依賴 SacRT GO 前往看醫生、購物及日常活動。她指出,雖可改搭 Uber 或 Lyft,但不少行動不便者無力負擔。
SacRT GO 是為無法使用普通巴士或輕鐵的殘障人士提供的共乘門到門服務,須經申請及資格審查,符合聯邦《美國殘疾人法案》規定。
SacRT 證實,新系統名為 QRyde,具備即時行程追蹤功能,惟目前派遣與操作人員正適應新平台,服務表現面對「初期挑戰」。發言人承認,有乘客會經歷比平常更長的等候時間,加上人手流動,亦對行程準確性造成影響。
局方表示正審視營運數據,並鼓勵乘客提供延誤詳情以便調查跟進。「我們感謝乘客的耐心與體諒,並承諾持續提供安全、無障礙且可靠的交通服務。」
當所謂「技術革新」淪為使用者的負擔,便不再是進步,而是倒退。
SacRT GO 這次改用 QRyde 排程系統,原意可能是提升效率,實現即時追蹤與自動調度,但實際效果卻令行動不便的乘客陷入困境。連續多日等車超過一小時,調度熱線無人接聽,讓人有如被社會遺忘。受害者當中,包括有視障與腦傷的唐納雲女士,她依賴這項服務生活,卻被留在超市門外、徘徊無助。
這正正暴露出一個根本問題:「軟件只是公具,人類才是本體。」科技的存在,應當為人服務,而不是將人的尊嚴與日常安全交給程式測試。公共交通本是維繫社會基本運作的樞紐,尤其是為殘障者而設的門到門服務,更應以人為本。如今系統升級反令班次失準、應對失靈,便是本末倒置。
「你可以叫Uber呀!」這種說法或許適用於有財力、有智能手機、有替代方案的人。但對於不少低收入、無家人支援、依賴社區資源生活的市民而言,SacRT GO 是唯一選擇。一旦這項唯一也失效,他們就會變得無所依靠。
唐納雲說得清楚:她不只是為自己投訴,而是為整個社群發聲。新系統唔係唔可以轉,但過渡期間既無妥善測試、亦無緊急應變,暴露的不只是技術問題,而是一種制度對弱勢群體的輕視。
要改革,不只是買一套新系統,更要問一句:這個工具,是否真正服膺於人?
你認為在技術轉型期間,公共部門有冇應承擔特別保護弱勢社群的責任?
-曾維燊
封面圖片:SacRT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