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香港對粗口的接受程度已經大大改變。以前我推出Delay No More產品時,經常會被批評教壞年輕人,但現在社會的反應似乎已經變得很平常,甚至有些人開始以幽默的方式看待這個問題,不禁讓我懷疑,是否如今的社會對幽默感的包容性提高了呢?
我記得有一次應市區重建局(URA)邀請,擔任非執行董事。當時的URA主席對我答應加入非常高興,在媒體面前表示歡迎我加入董事會,他甚至提到URA也需要Delay No More。那時,URA確實需要一些新鮮的想法,包括我的Delay No More。
順帶一提,當時有不少人批評URA的重建項目進展緩慢,似乎與Delay No More這個口號形成了某種反差。
媒體的反應相當熱烈,大家都驚訝於作為政府機構的主席,竟然敢公開提到「Delay No More」這個詞,我當時也感到意外。
後來在一次與主席的會面中,他再次提起這件事,原來他在見媒體時,並不知道「Delay No More」對香港人來說,有另一個不雅的含義。主席是新加坡人,他以為這只是「不要再遲」的口號。
報道發出後,主席的整個辦公室,包括他的同事和秘書們,紛紛試圖解釋這個短語的真正含義,然而沒有人敢直接告訴他。
最終,那天晚上他回到家,兒子告訴他事情的真相,主席才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