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OK嗎?這是香港人的常用語,OK是okay的簡寫,DeepSeek說有兩大類意思,其一是「冇問題」或「冇意見」,其二是「還可以」或「過得去」,我剛剛欣賞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慈善演唱會《好在有朋友》,主題訊息是「It’s okay not to be okay」,說的當然是第二類意思。
這個說法和中國人的「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有相若的人生智慧,前者較直接,反映西方文化,後者帶些少隱晦,但既是十常八九,明顯有不用介懷的意思,東西文化有異正常不過,但亦有不少大智慧是殊途同歸。
演唱會的目的在推廣精神健康,很鼓舞看到這麼多有心人願意前行一步,嘗試幫助香港解決這個也是海嘯式的公共衛生和社會問題。
我一開始成為註冊醫生時便是在精神科工作,雖然只是短短一年光景,但在油麻地、容鳳書和九龍醫院精神科門診,見了不少精神病病患者和他們的家屬,慨嘆一位臨床醫生只能解決他們一部分問題,所以其後我轉職行政工作特時,對精神科服務是有些少情有獨鍾的。數十年匆匆過,精神科服務進步了不少,但還需努力的更多,不只是資源,重中之重是社會願意正視精神健康,第一步必然是「認識」。
很多謝張敬軒和其他精神病患者鼓起勇氣,透過演唱會分享自家的故事,蠻感動的,是有效令大眾明白多一點的方法。
「明白」的重要性在哪\xf9堙H近期大熱的《混沌少年時》內,基本上所有成年人也是不明白,悲劇,便是靜悄悄地醞釀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