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選委會啟動選民參與論壇

芝加哥選委會在4月5日(星期六),早上10時至下午3時在哈洛華盛頓學院舉行了選民參與論壇活動(Voter Engagement Forum)。當天,論壇的主題是「提高芝加哥選民參與度」(Increasing Voter Participation in Chicago);來自大芝加哥地區的多元族裔社區領導與倡議者分別闡述鼓勵民眾參與投票、積極推動社區教育與培訓的關鍵性,接著是社區問卷調查與答話。

該項選民參與論壇「當天也分小組研討 」, 讓所有人都能參與選舉,並且,啟動討論「投票的未來」及進行現場調查問卷。
論壇由芝加哥選委會公共信息主任麥斯貝瓦爾主持。芝加哥選委會主席瑪麗雪賀蘭德茲(Marisel Hernandez)致歡迎詞。她感謝社區各界在週六早上撥冗出席2025年選民參與論壇,她希望從不同族裔的領導人、倡議者及社區群體的意見和建議中,提升大芝加哥地區的選民積極參與投票的意識,並教育選民在民主社區投票的重要性與關鍵性。
當天,主席賀蘭德茲指出當天的重點是「提高芝加哥選民參與度」,她稱從選民問卷所獲悉的信息,能進一步推動未來的選民參與投票事宜、提升選委會的工作與服務,她稱民主體系能夠持續的生存,主要是依賴人民參與投票與提供服務,但如今民主社會也面臨各式的挑戰與困境,尋找選民參與成為「困難的任務」,因為不少民眾對社會制度失去信心、失去了熱情。當天的選民參與論壇有不一樣的意義,旨在能在多元族裔社區推動更多的選民去投票、為社區提供服務。
主席賀蘭德茲也表示,選民參與收集到逾6500份問卷,問卷涵蓋的議題有為何要去投票?喜歡用紙張、熒幕觸摸的方式進行投票?不同的語言、對殘障者的方便性及未來選舉面對的挑戰等數十個問題。賀蘭德茲表示從問卷調查中,芝加哥選委會就可以與立法人商議並制定更好的策略,協助來自不同社區的選民。
管理透明公正和準確選舉制度
芝加哥選委會公共信息主任麥斯貝瓦爾當天也向各方介紹了選委會的宗旨。包括了管理透明、公正和準確的選舉制度。這包括管理選民登記,保障所有選民在安全、安靜的環境中獨立投票的權利,不受干擾或恐嚇。其中也負責並告知選民所有投票選項,例如選舉日投票、提前投票和郵寄投票等。
當天,麥斯貝瓦爾以統計數據展示在2024年11月5日的美國大選, 選委會估計在大芝加哥地區的註冊選民有1,498,875人, 參與投票者1,018,359人,全芝市的投票率達67,94%;但實際所得的數據是11月5日只有458,144人進行投票, 投票率只得44.99%;其中女性選民的投票率有55%, 男性選民投票率是 44%,而年輕選民 (17歲至24歲)的投票率最低,只得到12%。
因此,如何激勵與推動年輕人參與投票是選委會目前最重要的使命與任務。資訊中也獲悉近年來提前投票越來越受到歡迎與超過150,000 名芝加哥選民加入郵寄投票的名單內,此外高中生與大學生通常佔芝加哥每次選舉所有投票站工作人員的15%至25% ,此群年輕人也將是未來芝加哥選委會的選舉活動中的生力軍。
中午過後,分組討論啟動。分別由來自非洲裔、拉丁裔、南亞裔、亞裔社區的非牟利機構與倡議者探索其社區對選民參與的狀況。華埠更好團結聯盟行政主任陳本恩代表亞裔社區和與會者分享其心得與經驗,特別是南華埠社區的選民參與的信息。
當天最後的分組討論環節由選委會亞裔社區外展主任劉珍主持的芝加哥語言社區小組討論重點「是什麼促使您的社區居民前來投票?」
年輕人是選舉活動中生力軍
小區討論分別由華埠更好團結聯盟主任陳本恩闡述,推動選民登記並招募選務員的工作,分享選民宣傳的重點。此外,南亞裔美國人政策與研究機構(SAAPRI)的負責人Shobhana Verma表示,美國人口普查將多元族裔的語言群體歸入南亞裔,選委會用怎樣的方式能接觸到此不同的社區?波蘭民族聯盟(PNA)主任弗蘭克·斯普拉(Frank Spula)表示,波蘭社區在芝加哥持續發展,是芝市英語能力有限社區數量第二多的社區,僅次於西班牙社區。在提升投票率面臨不少的障礙。最後芝加哥選舉委員會的 Giovanna Carrillo 則闡述了在投票方面,解決芝加哥西班牙裔社區內部的恐懼和不信任問題面臨的挑戰與取得的成功的看法。
芝加哥選委會舉辦的「選民參與論壇」的重點依然圍繞在吸引選民參與的範疇。代表華裔社區的華埠更好團結聯盟(CBCAC)族裔社區領導都表示爭取多一點經費,就代表有多一些人力與物力去推動,例如舉辦選民教育課程、號召社區與義工一起行動起來解選舉的意義、造福社區與提升個人的權益與福利。
CBCAC致力提升華人參與福祉
陳本恩當天也表示,CBCAC的宗旨是致力提升華人社區參與福祉,推動選民參與扮演積極和關鍵的角色。提高華人的政治參與,首先從教育選民開始。陳本恩表示由於移民的文化隔閡、對美國政治體系的不熟悉,導致華裔選民對投票的流程和重要性了解不足。但如今選委會提供的多種語言的選舉資訊,包括選舉樣本,語音等,讓不懂英語的選民也可以順利的進行投票。
此外,也舉行候選人論壇,讓華社選民對候選人有所認識,了解地方政府的政策如何影響民生問題與自身利益。
最後,強調CBCAC秉持投票不是終點而是起點,堅信社區團結的力量,凝聚社區的資源。共同推動華人乃至亞裔社區發展的理念,透過與立法機構、政府官員、社區組織與民眾及相關利益者合作保持溝通與交流。CBCAC也表示投票不只是履行公民的義務,更是建立社區聲音、影響政策的途徑,更重要的是鼓勵更多的亞裔有志之士投身公職,為社會提供服務。

本報記者梁敏育芝加哥報道

芝加哥選委會在5日早上舉辦選民參與論壇,華埠更好團結聯盟創辦人陳增華(左)與選委會亞裔社區外展主任劉珍(中)、公共信息主任貝瓦爾(右)合影。 梁敏育攝

華埠更好團結聯盟主任陳本恩(右2)闡述,社區教育與積極推動選民參與的重要性。 梁敏育攝

美東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