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目前中美貿易關係緊張的大背景下,中國半導體公司如何面對挑戰格外引人關注。聞泰科技半導體業務(安世半導體)董事長兼CEO張學政在近日舉行的哈佛中國論壇的「智慧時代的變革與未來」分論壇上發表精彩觀點。作為全球功率半導體龍頭之一,安世半導體的歷史可追溯至1920年,最初以真空管起家,歷經幾次工業革命的迭代,形成百年的技術積累。在2019年,張學政主導完成安世半導體的併購,帶領安世開啟全新發展階段。這項收購案不僅是國內半導體產業規模最大的跨國併購案,也是全球化協作的經典案例。
張學政表示:「安世不僅擁有百年的歷史,更是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公司。」目前安世半導體在全球擁有2.5萬家客戶,1.5萬名員工遍布全球,總部位於荷蘭,製造橫跨歐洲和亞洲,生產規模全球領先,年生產總量超過1000億顆。
在談到如何整合一家擁有百年歷史的歐洲半導體公司時,張學政分享他的管理哲學。整合初期,恰逢全球旅行限制趨嚴,公司透過線上協作保證穩定營運。2022年情況緩和後,迅速啟動全球實地辦公,強化歐洲、美洲、亞洲多地的高效連動。
地區文化差異天然存在,面對「併購後,是否用東方文化取代歐洲文化」的疑問,他表示:「管理企業不能依靠單一文化,而是要用科學的管理模型、股份制公司製度、上市公司規則來管理公司。」這種管理方式確保了公司在全球範圍內的高效運作。
得益於成功的整合,安世在外部環境的多重挑戰下仍穩定發展。從2021年開啟整合工作起到2024年第三季度,四年間安世實現105億元人民幣(約合15億美元)的利潤,並在半導體週期下行中快速走出谷底,彰顯發展韌性。
技術迭代驅動產業變革
據悉,安世半導體的產品涵蓋功率元件、類比裝置、保護元件等領域,這些微小卻關鍵的裝置,廣泛應用於全球各類電子設計。論壇上,張學政闡述技術迭代對半導體產業的影響。在汽車領域,內燃機車每輛大約使用10顆安世的產品,功能車則成長到100多顆,新能源汽車上則達到1000多顆,未來AI汽車有可能是上萬顆。他表示:「每一次技術迭代,都帶來指數級的需求增長,也引領著財富的增長和人類文明的發展。」
當下,AI的崛起為功率半導體開啟新場景。資料中心等AI基礎設施對高效能元件的需求激增,安世的產品可應用於資料中心、UPS、功率轉換模組等領域,在AI時代解鎖更多的可能。在終端產品領域,安世可提供一系列高效率的功率元件。張學政介紹安世的能量採集PMIC,其透過技術創新實現4mm*4mm的緊湊封裝,能夠幫助穿戴式裝置、智慧網路裝置延長電池壽命,在減少污染的同時降低成本。
在地緣政治複雜變化的當下,張學政指出「半導體產業是一個高度全球化的產業,任何反全球化的趨勢都無法改變這個事實」。全球化的進程是不可逆的,即使短期各地區之間存在差異,但人類文明的大趨勢始終是走向合作與進步的。安世高度重視在產業格局變化中的適應能力,始終以合作共贏的精神,參與各地區的戰略規劃,在挑戰中把握機遇,與全球產業鏈共同推動產業發展。同時,作為一家全球性的半導體企業,該公司深知肩負著重要的環境責任,積極將ESG融入發展策略。張學政表示,安世半導體承諾不晚於2035年實現碳中和,為全球氣候和環境保護貢獻更多的力量。
張學政表示,公司將持續堅持全球化策略,和各地通力合作,為全世界提供體驗更好、效率更高的產品,推動全球產業朝著更有效率、更永續的方向發展。本報記者李強波士頓報道

張學政董事長在哈佛中國論壇現場。主辦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