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使用AI 寫文申請大學專家批評

( ▍本報訊 )從人工智能(AI)公司OpenAI兩年多前推出AI聊天機器人

ChatGPT以來,迅速改變不少人的生活和學習方式。不少學生利用

AI工具撰寫文章申請大學和獎學金,引發教育工作者的憂慮。創立獎學金資訊平台

Scholarships360的蓋格(Will

Geiger)稱,ChatGPT問世前曾閱

過約1 萬份大學申請文章, 而在

ChatGPT問世後不久,開始留意到

文章越來越不像出自17或18歲學生

的手筆,更多的文章過於工整、以

書信格式書寫,以及更多學生反覆

使用類似例子,以及不像一般青少

年所用的詞彙。

Scholarships360工作人員使用

一款名為GPTZero的AI偵測軟件。

蓋格透露,軟件檢查了1,000份申請

同一份獎學金的論文,結果顯示約

42%可能透過生成式AI協助撰寫。

浪費自我表達機會

隨著高中畢業生陸續收到大學

錄取通知單,高三學生也開始構思

他們申請大學的自我介紹文章,蓋

格對此感到擔憂。他認為,當學生

利用AI幫助他們寫論文,事實上是

浪費了與獎學金委員會和招生審查

員直接溝通,以及表達個人真實感

受的珍貴機會。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 P e n n

S t a t e )2 0 歲學生朗克( M a d e l y n

Ronk)接受全國非牟利教育網站The

Hechinger Reporter訪問時表示,

她去年寫個人陳述,申請從社區學

院轉學到大學時,從未想過使用

ChatGPT,因為她不想惹上麻煩,

也不想遞交一份與其他人相同的文

章。

蓋格表示,學生對提交千篇一

律的文章感到擔心是有道理的,因

為此舉降低獲得獎學金的機率,但

不代表他們必須完全避開生成式

AI。有些公司提供服務協助學生使

用AI改善他們的作品,例如幫助他

們制定大綱、使用適當的文化或有

效率地提出論點,而不是作弊。生

成式AI可校對論文,甚至告訴學生

老師會否可能認為論文得到AI輔助。

網上平台Packback的AI軟件可

與學生對話,對學生的文章提出意

見,例如語法上有錯等。

P a c k b a c k 技術長布斯( C r a i g

Booth)表示,該軟件旨在教導學生

關於AI的道德性用途。

去年一份民調發現,50%大學

申請人曾利用AI 構思個人陳述,

47%稱曾用AI草擬大綱,約20%則

稱使用AI生成文章的草稿。

偵測軟件可能出錯

不是所有獎學金機構或大學

針對學生文章能否使用A I已制定

相關政策。以網上申請表格平台

Common App為例,明文禁止使用

生成式AI,但除非有人檢舉疑似詐

欺,否則不會主動檢查個別申請人

的文章。該平台拒絕透露每年收到

的檢舉報告數目或如何處理調查。

另一方面,GPTZero等檢查工

具並非百分百可靠。科技新聞網站

The Markup引述一份研究指出,母

語非英文的人所寫的論文被標記為

AI生成的可能性,高於母語為英語

的申請人,但其他研究則顯示這類

工具的準確率參差不齊。

蓋格表示,由於偵測軟件不一

定準確,Scholarships360不會因為學

生文章被標記為由生成式AI生成而

做出有關獎學金的決定,他認為,

一些文章被標記的學生最終未得獲

取獎學金的原因,是「不管你是否

用到這項技術,如果被標記由AI生

成,就可能是未能達到評審標準」。

國家大學招生諮詢協會

(NACAC)招生作業委員會主席歐哈

拉(Jonah O’Hara)表示,使用AI不

一定是「天生邪惡」,但大學和獎學

金機構應保持如何處理的透明度,

學生也要如實披露AI使用,招生審

查過程採用AI的大學同樣要向申請

人說明相關做法。

身為羅德島一所預備學校輔導

主任的歐哈拉還說,他經常鼓勵學

生在撰寫大學申請論文時避免使用

同義詞典或他們正常來說不會用的

詞彙,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揣測。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