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藝術家收入長期未受保障的情況下,沙加緬度市政府推出一項試驗性質的計劃,為最多200名本地藝術家每人每月提供850美元的基本收入,為期一年,藉此支援他們繼續創作。
二埠沙城資訊站
市府指出,這筆資助來自疫情期間撥出的 200 萬美元聯邦援助資金,並未與現時 6,200 萬美元的市政赤字產生衝突。這項「保證收入」計劃歡迎各類型創作人申請,無論是視覺藝術、文學、音樂、舞蹈、戲劇,甚至傳統工藝都包括在內。
沙加緬度藝術補助經理西羅尼(Melissa Cirone)表示,計劃旨在回應疫情期間對表演者與藝術家的沉重打擊:「當時沒有觀眾,也沒有演出機會,藝術工作者的收入幾近停頓。」
攝影師卡恩斯(Katy Karns)便是潛在受惠者之一。她在舊沙加緬度經營攝影工作室,專門拍攝個人肖像與藝術合成作品,但收入一直不足以維持全職創作。她表示:「這個計劃很有意義,我當然會申請。」
市政府將於五月十九日舉辦線上簡介會,預計六月開始接受申請。
單從個人層面來看,市府每月發放850美元給藝術家,當然是一項善意之舉,也對部分創作人提供了短期保障。然而,這筆資助若僅僅停留在生活保障層面,實際上卻可能成為一種「止痛藥」。就像服用止痛藥能暫時解除疼痛,但並未解決根本的病因,這筆補助能幫助藝術家減輕生計壓力,但並未從根本上促進創作的持續發展。藝術創作本應來自藝術家的內在驅動,而非僅僅依賴外部經濟支持。若藝術家依賴這類補助過久,便可能逐漸失去對創作的熱情,甚至成為這種「止痛藥」的長期依賴者。
另一方面,這筆資助也有可能成為一種「麻醉」,它不僅讓藝術家無需再為生計而焦慮,甚至可能喪失動力,放慢創作步伐,或陷入對補助的依賴中。在這樣的情況下,補助成了維持生活的工具,但卻無法激發創作的活力,反而讓藝術家停滯不前,最終成為一種文化上的「麻醉劑」,讓藝術創作變得無關緊要,甚至與市場需求脫節。
與其提供這樣的短期補助,不如創造更多的展示與演出機會,讓藝術家能夠真正與社會接觸,回應公眾的需求,從中獲得回報。這樣不僅能激發藝術家的創作熱情,還能促進藝術與市民生活的融合,提升整個城市的文化氛圍。
舉例來說,市府同時正推動簡化現場音樂表演的許可制度,讓咖啡店、書店、酒吧等小型場所更容易聘請現場樂隊演出。這不僅能為更多音樂人提供演出機會,還能活化沙加緬度的夜間經濟,三方得益,藝術家的創作與表現得以受到肯定。
此外,市府亦可考慮舉辦公開比賽、藝展等活動,或委託藝術家為市政建築與設施創作作品,如壁畫、雕塑或燈光設計。這樣不僅能提升城市的藝術氛圍,還能讓藝術真正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成為他們文化的一部分。
藝術的價值,並非僅由補助來衡量。它應該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是社會情感的延伸。倘若沙加緬度市府真心希望扶植藝術,那麼應該把資金用於讓藝術「走出去」,走進每個市民的生活、走到街角的書店、走到公園的舞台,走進每一個人的心中,而非簡單地用現金為藝術家止痛,卻無法真正點燃創作的火花。
-曾維燊
封面圖片:Visit Sacramen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