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成中學生日花逾2小時打機或上網 衞生署倡限6至12歲兒童每日打機時間

衞生防護中心今日(2日)公布2023/24年度的《學生健康服務周年健康報告》。衞生署(家庭及學生健康處)社會醫學顧問醫生張竹君表示,在心理社交健康方面,整體有2.2%和1.3%的學生分別曾經計劃自殺和試圖自殺,有1.4%學生獲轉介至健康評估服務的臨床心理學家、醫管局轄下的診所或機構,以作進一步評估和處理心理和行為問題。 

94.4%的學生表示自己體能活動水平不足

檢查結果顯示,香港學生的體重問題及飲食模式仍然欠佳。小學生的超重(包括肥胖)普遍率由2022/23學年的19.5%下降至2023/24學年的16.4%,是自2014/15學年的新低;但中學生的超重(包括肥胖)普遍率則維持在20.0%的高水平。在2023/24學年,94.4%的學生表示自己體能活動水平不足,即沒有每天進行最少60分鐘中等至劇烈強度的體能活動。約89.9%的學生(83.5%小學生和97.0%中學生)表示每天進食水果和蔬菜量不足(即小學生平均少於4份;中學生平均少於5份)。

衞生署社會醫學顧問醫生張竹君。謝宗英攝
衞生署社會醫學顧問醫生張竹君。謝宗英攝

 

9成學童的體能活動不足。資料圖片
9成學童的體能活動不足。資料圖片

 

整體有2.2%學生曾經計劃自殺。資料圖片
整體有2.2%學生曾經計劃自殺。資料圖片

 

整體有2.2%學生曾經計劃自殺。資料圖片
整體有2.2%學生曾經計劃自殺。資料圖片

 

有1.4%學生獲轉介。資料圖片
有1.4%學生獲轉介。資料圖片

 

另外,不適當使用電子屏幕產品的情況亦不容忽視,衞生署建議限制6至12歲的兒童每天花少於兩小時使用電子屏幕產品作娛樂用途。根據健康評估問卷所得的資料顯示,43.3%小學生表示在一般上課日,花兩個小時或以上使用互聯網或電子屏幕產品(包括電腦、平板電腦、智能手機、視頻遊戲和電視)作娛樂用途,比例較新冠疫情前約30%為高;中學生方面,比例更高達80.9%,情況令人關注。張竹君表示,除了提醒學生使用電子屏幕產品的適當時間外,衞生署亦已設立「健康使用互聯網及電子屏幕產品」網頁,協助家長及教師處理相關問題。
   
香港學生的視力狀況並不理想。小一學生配戴眼鏡的比例為14.3%,與上一學年的數字(14.8%)相若,但仍高於新冠疫情前11%的比例。高年級學生配戴眼鏡的比例較高,小六學生中配戴眼鏡的比例高達53.8%。此外,在2023/24學年進行視力測試的中、小學學生中,有18.5%因未能通過初步視力測試、其他眼睛或視力問題而需要接受學生健康服務或私家的視光師進一步評估。

今次是新冠疫情後,首次全面恢復為所有中小學生提供周年健康檢查,共有約25萬7000名小學生,以及17萬3000名中學生接受服務,出席率佔原本報名人數大約7成。

張竹君指,由於學生自行填寫有關健康行為以及心理社交健康的健康評估問卷,統計數字不一定反映真實情況;加上近年問卷題目沒有太大變化,趨勢亦與往年差不多。 

至於政府去年公布以學校為本的三層應急機制,會否與學生健康服務重疊。張竹君表示,使用服務且有精神健康問題的學生,最少有一半已被轉介至專科,由專人跟進。而如果仍未獲跟進的學童,署方會諮詢學生和家長的意見,在他們同意後才會與校方聯絡。 

記者:謝宗英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