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商起訴華裔家庭案開庭

市府擬在布碌崙羊頭灣華社將此前承諾的可負擔住房改為無家可歸者庇護所,引發當地社區反對。擬議庇護所的開發商在近期,將住在這一庇護所建址後面的幾戶華裔家庭告上布碌崙高等法庭。經過4月2日的開庭審理,當庭法官宣布,被告不得阻擋開發商門前的私人車道,並將給予被告律師30天時間準備應訴的相關文件。下一次庭審的日期定為5月7日。

據悉,布碌崙羊頭灣科伊爾街(Coyle St)2134號的選址之前曾在2021年由布碌崙第15社委會與市議會投票通過,計劃興建一處包含可負擔住房、商場、與停車場的混合用途建築。但該項目近期已被過渡住房合作單位Westhab接手,用途改為無家可歸者庇護所。

據悉,擬議庇護所的開發商在3月24日,將住在這一庇護所建址後面的幾戶華裔家庭告上布碌崙高等法庭。訴狀稱,幾名被告之前已簽署了准許業主進入他們的房產後院安裝建築保護裝置,以遵守紐約市建築法規並保護鄰居們的房產。但被告已拒絕業主進入並阻止了保護措施和項目的繼續進行。被告的行為,對業主和項目造成了無法彌補的損害。

要求法庭頒布禁令 賠償損失
訴狀要求被告賠償損失,並要求法庭頒布禁令,禁止被告干擾原告進入相鄰房產後院進行必要的施工前調查、根據法規安裝保護措施等展開施工的能力。

以華裔為主的數十位各族裔居民於2日早8時許,來到布碌崙亞當斯街(Adams St)360號的布碌崙高等法庭外集會。他們在高舉「不要庇護所」等英文標語,並高喊反對庇護所的英文口號,引得過往民眾紛紛駐足圍觀。

出席集會的紐約市第46選區市議員參選人威拉布斯(Dimple Willabus)表示,當地居民之前被通知的是要建可負擔住房,而沒讓開發商建庇護所,所以才被騙簽署協議。直至幾周前,當地居民發現了真相,並開始了一系列反對擬議庇護所的抗議。一旦擬議庇護所建成,將為當地帶來生活質量與安全等問題。她與居民們一起反對這個擬議的庇護所。

2日上午10時許,代表開發商的原告律師雷德(Eli D. Raider)以及代表兩位華裔屋主的被告律師薛斌出庭。雷德表示,開發商欲拆除現有建築,並需要安裝安全護欄。但兩位被告此前在簽署了協議後,不希望我們開工。被告不僅擋住了擬議建築的私人車道,而且擋住了開發商地產的大門,還在門口設置帳篷等阻攔。

開發商律師:是過渡性住房
雷德說,此處興建的不是庇護所,而是過渡性住房(Transitional Housing),通常提供給有孩子的女人居住。住戶一般也會在過渡性住房居住12個月至15個月後搬離。

薛斌表示,原告曾稱開工很緊急。但這份所謂的協議是兩年前簽署的。開發商至今在這期間什麼都沒做,怎麼能說開工緊急?此外,沒有任何人和開發商達成了協議。開發商直至2024年5月成為擬議建築的屋主,而這份所謂的協議是2023年簽署的。他希望法官拒絕原告的申請,或給他時間準備應訴文件。

當庭法官表示,將給予薛斌30天的時間準備相關文件。該案將於5月7日再度開庭。此外,法官要求不得阻擋開發商門前的私人車道,因為這是開發商的房產。對此,薛斌表示,是當地社區、而非他的客戶們阻擋了開發商的車道,以反對擬議庇護所。

薛斌在庭審後接受採訪時表示,原告提交的文件中有很多問題,他只在此次庭審中指出了其中的一個大問題。法律規定,要開發如此大一片地,需要採納社區的意見。很多民選官員說,這個開發商使用了「誘導轉向法」(Bait and Switch)。如果是這樣的話,開發商的行為將屬於違法。

希望與各界對話與合作
雷德在庭審後接受採訪時表示,開發商希望與社區等各界人士在接下來展開對話與合作。此外,雷德否認了科伊爾街2134號擬建庇護所,並稱這個建築建於社區,是為了這些住在裡面的孩子們便於去上學。Westhab此前有過興建類似可負擔住房建築的經驗。

庭審結束後,威拉布斯表示,雷德在法庭上撒謊。這明明是擬建庇護所,而非過渡性住房。Westhab的首席運營官考夫林(Jim Coughlin)在3月25日舉行的布碌崙第15社區委員會的會議中,明確承認了科伊爾街2134號擬建庇護所。

2日中午約12時,仍有以華裔為主的數十位各族裔民眾在庭審結束後,在法庭門口高舉「不要庇護所」等英文標語,並高喊反對庇護所的英文口號。據居住在擬議庇護所附近幾條街已11年的的華裔男子潘先生介紹,開發商欺騙了當地居民,欲將承諾的可負擔住房改為庇護所。社區沒有人同意這樣的做法,並將為反對擬議庇護所抗爭到底。

出席集會的華康會會長陳麗娜表示,社區的訴求是可以接受可負擔住房,但底線是堅決不要庇護所。開發商多次出爾反爾,讓民眾無法信任。當地居民中,僅華人就有兩千多人已對擬議庇護所表示了反對,而且很多外族裔居民也表達了同樣的想法。好多居民表示,即使冒著被警察逮捕的風險,他們也不怕。一定會堅決反對這一擬議庇護所。本報記者張之銘紐約報道

華裔為主民眾法庭外高喊「不要庇護所」英文口號。

(左至右)薛斌、威拉布斯、擬議庇護所附近華裔居民、陳麗娜。

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