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宮「當紫禁城遇上凡爾賽宮」特展 展出康熙雍正畫像等新一批中法皇家珍品

【故宮/中法/紫禁城/凡爾賽宮/路易十四/康熙】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上月推出「當紫禁城遇上凡爾賽宮—十七、十八世紀中法文化交流」特別展覽,展期至5月4日。展覽今日起將展出新一批約20件中法皇家珍品,包括罕見康熙帝與雍正帝畫像等。

新展出康熙帝罕見畫像

展覽聚焦中法兩國互相欣賞、啟發與交流的一段重要歷史。新展出的「康熙帝戎裝像」是少有的描繪康熙帝年輕時期的傳世畫像之一,畫中的青年皇帝身穿戎裝,顯示出其弓馬相伴的尚武精神。據歷史記載,康熙帝拉弓臂力驚人,箭法尤其精湛。「雍正帝朝服像」中,雍正帝端坐寶座之上,體現其威嚴的一面。

新展出的「康熙帝戎裝像」是少有的描繪康熙帝年輕時期的傳世畫像之一。蔡思宇攝
新展出的「康熙帝戎裝像」是少有的描繪康熙帝年輕時期的傳世畫像之一。蔡思宇攝

 

「雍正帝朝服像」中,雍正帝端坐寶座之上,體現其威嚴的一面。蔡思宇攝
「雍正帝朝服像」中,雍正帝端坐寶座之上,體現其威嚴的一面。蔡思宇攝

 

本輪展覽展出其中一幅彩色冊頁〈碌碡〉,觀眾可從中看到雍正帝的農夫扮相。蔡思宇攝
本輪展覽展出其中一幅彩色冊頁〈碌碡〉,觀眾可從中看到雍正帝的農夫扮相。蔡思宇攝

 

今次新增的珍品包括「孝莊文皇后朝服像」。蔡思宇攝
今次新增的珍品包括「孝莊文皇后朝服像」。蔡思宇攝

 

展覽將兩件外形相像的海棠式花籃並列展示,一為廣州製作,一為法國製作。蔡思宇攝
展覽將兩件外形相像的海棠式花籃並列展示,一為廣州製作,一為法國製作。蔡思宇攝

 

康熙帝推行重農政策,皇四子胤禛(即雍正帝)特命人繪製一系列「耕織圖」以討父皇歡心。本輪展覽展出其中一幅彩色冊頁〈碌碡〉,觀眾可從中看到他的農夫扮相。

新增「孝莊文皇后朝服像」珍品

除了清代皇帝和法國國王,中法女性宮廷成員亦以其品味與喜好,加上寬闊的視野,推動中法文化交流。今次新增的珍品包括「孝莊文皇后朝服像」,孝莊文皇后作為順治帝的生母、康熙帝的祖母,她先後以皇太后和太皇太后的身份,輔佐兩代幼主,享有崇高威望。在她的支持下,歐洲傳教士自順治時期便立足清宮,為兩國宮廷之間的交流奠定了基礎。

中法製作的工藝品並列展示

展覽亦繼續展出「弗朗索瓦絲-阿泰奈斯•德•羅什舒阿像」和「龐巴杜夫人像」。前者即為蒙特斯龐夫人,1667年成為路易十四的情人,3年後路易十四特地在凡爾賽宮花園中為她建造了一座宮殿,其建築受中國青花瓷啟發,以藍白色陶器作為建築外牆和室内裝飾,歷史學家因此給予其「特里亞農瓷宮」的綽號。當蒙特斯龐夫人失寵後,這座精緻的建築因易損且維修費昂貴而被拆除。至於龐巴杜夫人則是路易十五的情人及紅顏知己,她大力支持法國陶瓷業的發展,並引領潮流與品味,特別是風靡18世紀的中國風尚及洛可可風格。

另外,17、18世紀通過商品貿易形成的風尚和精巧工藝,促進了中法兩國工藝及審美等層面上的交流,亦彰顯兩個文化之間的互敬互鑒。乾隆時期,法國承接了若干中國宮廷發出的製作訂單,如畫琺瑯器等。展覽將兩件外形相像的海棠式花籃並列展示,一為廣州製作,一為法國製作,觀眾可欣賞兩國工匠的技藝和審味取向。

故宮將展出一系列珍品。香港故宮提供
故宮將展出一系列珍品。香港故宮提供

 

法國文化畫像珍品。香港故宮提供
法國文化畫像珍品。香港故宮提供

 

乾隆時期,法國承接了若干中國宮廷發出的製作訂單。香港故宮提供
乾隆時期,法國承接了若干中國宮廷發出的製作訂單。香港故宮提供

 

珍品展示出中法兩國工藝及審美。香港故宮提供
珍品展示出中法兩國工藝及審美。香港故宮提供

 

展覽今日起將展出新一批約20件中法皇家珍品。香港故宮提供
展覽今日起將展出新一批約20件中法皇家珍品。香港故宮提供

 

「當紫禁城遇上凡爾賽宮—十七、十八世紀中法文化交流」特別展覽。香港故宮提供
「當紫禁城遇上凡爾賽宮—十七、十八世紀中法文化交流」特別展覽。香港故宮提供

 

展覽彰顯中法文化交流。香港故宮提供
展覽彰顯中法文化交流。香港故宮提供

 

記者:蔡思宇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