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棋盤|民主黨解散 建制稱「自然淘汰」不意外 至少失兩次「求生」機會

創立逾30年的民主黨,昨晚召開中委會討論未來去向,決定成立小組跟進解散及清盤程序。議席是政黨的生命線,自從數年前《國安法》生效、選舉制度修改後,中央重塑對港管治,民主黨再無參與任何選舉,政治影響力、財政資源已大減,只能苟延殘喘。多名建制人士表示,對白鴿黨解散不感意外,形容是政治生態下的「自然淘汰」。

民主黨去年12月才完成換屆,由羅健熙續任主席,短短兩個月後卻決定解散,難免令人猜測與年底立法會換屆選舉有關,減少再出現民主黨等政團能否參選入閘的爭議。政圈亦有傳去年底開始,已有「中間人」接觸民主黨建議解散。

姑勿論如何,2019年修例風波令中央使出連環拳,先後頒布實施《國安法》、完善選制,在愛國者治港的全新政治環境下,民主黨存在各種不適應,解散有其歷史的「必然性」。綜合建制中人分析,民主黨自完善選制以來,起碼錯失了兩次「求生」機會,第一次是2021年立法會選舉,當時中央表明制度不搞「清一色」,亦有風聲指民主黨個別「身家清白」人士若有意參選可望入閘,亦可拉攏對新制有抗拒情緒的選民,惟民主黨操弄黨內程序抵制參選,「參選派」後來更被開除黨籍。當時已有具份量建制人物批評,民主派以罷選對抗新選舉制度,只會走向消亡。

民主黨黨主羅健熙昨日(21日)宣布民主黨解散。何健勇攝
民主黨黨主羅健熙昨日(21日)宣布民主黨解散。何健勇攝

 

有建制中人分析,民主黨自完善選制以來,起碼錯失了兩次「求生」機會。資料圖片
有建制中人分析,民主黨自完善選制以來,起碼錯失了兩次「求生」機會。資料圖片

 

民主黨再無參與任何選舉,政治影響力、財政資源已大減,只能苟延殘喘。資料圖片
民主黨再無參與任何選舉,政治影響力、財政資源已大減,只能苟延殘喘。資料圖片

 

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說,繼公民黨解散後,若民主黨也壽終正寢,標誌香港政治格局重塑已大致完成。資料圖片
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說,繼公民黨解散後,若民主黨也壽終正寢,標誌香港政治格局重塑已大致完成。資料圖片

 

行會召集人葉劉淑儀指,解散與否是民主黨自己的事。資料圖片
行會召集人葉劉淑儀指,解散與否是民主黨自己的事。資料圖片

 

相關新聞:民主黨解散︱重溫民主黨30年興衰 曾與中聯辦破冰促成政改 與激進合流踏上「死亡之路」

第二次是2023年後,當時民主黨嘗試參加區選,但無法取得提名,但當局口徑上仍未封死所有生路,中聯辦主任鄭雁雄曾表明允許並歡迎「有錯失的人」改弦易轍,加入愛國愛港陣營,但確認轉變需要時間及視乎行動。有資深建制指,民主黨「死罪」是參加2019年暴亂,與激進派合流,更捲入國安顛覆政權案,「顯然與愛國者有矛盾」,但至今沒對過去所犯錯誤有完整交代。

據悉,去年曾有人建議民主黨就2019年事件道歉認錯,提出讓中央信納的說法,以爭取機會入閘參選,但黨內領導層遲遲未有行動,中委換屆後亦無任何改變跡象,自然難有生路。有身兼政協的議員形容,民主黨既然無法轉身,「在政治上如同已成『植物人』,還有呼吸,但沒有能力做任何事,了結亦無妨。」

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說,繼公民黨解散後,若民主黨也壽終正寢,標誌香港政治格局重塑已大致完成。他指民主黨當日走激進路線一敗塗地,若現時要自稱愛國者,必須與暴亂期間所有言行完全切割,但如此一來,先別說中央是否信任,昔日支持者也不會放過他們,兩面不討好。

相關新聞:民主黨解散|中委會決定成立小組負責解散及清盤事宜 羅健熙:需75%會員投票

行會召集人葉劉淑儀指,解散與否是民主黨自己的事,但一個政黨若無法籌集資源人手、舉辦活動和參選,生存肯定相當困難;落實「愛國者治港」後,若不能過渡成愛國者,自然會被淘汰,屬正常現象。她不擔心香港政治光譜會越收越窄,倘某些政治主張仍有存在價值,日後會有新的政治力量誕生取而代之。

行會成員湯家驊則說,民主黨解散與否不會影響特區政局,但該黨在回歸前已成立,解散是傳統民主運動的終結,盼將來有新一輩政治領袖繼續爭取雙普選。

有建制中人指,要民主黨公開認錯不太可能,「留住招牌」意義也不大,倘黨內還有「身家清白」的有心人想參政,倒不如考慮另起爐灶或「洗底」,做個「愛國陣營的進步派」更好。

相關新聞:民主黨解散|葉劉指咎由自取:無謂再浪費僅餘黨員時間

聶風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