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哪吒之魔童鬧海》(《哪吒2》),香港將在2月27日上映。今年春節檔,《哪吒2》以鋪天蓋地之勢狂掃近100億票房,預計票房將達160億,很快便能成為中國票房史的新紀錄。
為甚麼人人都愛哪吒?不知道大家是否有看第一部,如果沒有,建議先補1再看2。動畫的哪吒形象,黑眼圈、缺牙的魔童,加上性格嘴硬、暴力、易怒,完全是反英雄形象。我最喜歡的一點是對於他父母李靖和殷夫人的改編,原本哪吒故事中,李靖是個古板嚴父,代表了封建父權體制的壓逼,最後逼得哪吒「削骨還父」,才算盡了「百善孝為先」。而這版動畫中,則探討了「一位混世魔王的父母能夠為兒子做些甚麼?」,首先父母兩人保住了哪吒的性命,又因為哪吒長年被軟禁在家中,為了陪力大無窮的兒子玩,殷夫人拼死踢毽子,又好笑又感人。父母看到了兒子雖然是異類,但渴望融入眾人、被別人接受的心情,在兒子的生辰上「逼著」百姓們來赴宴,好笑之餘,也展現了父母心。最催淚的是李靖偷偷請求玉虛宮將換命符貼在自己身上,甘願代替兒子接受天劫。這完全倒反了原本的故事,但更加符合現代價值觀,為人父母,不是生出來就算了,不是孩子壞就打壓,而是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關愛小孩。在愛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即使是像哪吒那樣的魔丸轉世,也終可成為英雄。
哪吒故事的主題是「偏見」,無論是妖族、龍族,還是哪吒,都遭受了世人的成見,然而故事告訴我們,「成仙」不是唯一的道路,成為自己、守護所愛的人,才是人生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