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謝張教授早前的特別推介,我在大年初一看了《香港四徑大步走》,全院滿座。
我坐在最後一排的座位,能看到整個戲院的153個座位,在101分鐘內,只有一名觀眾在電影中段前往洗手間,沒有半點手機的熒光,沒有交談的聲音,當然也沒有在夢鄉的觀眾,這「四大指標」代表了甚麼?大家很投入看這齣電影。
這是一齣紀錄片,拍攝了2021年第十屆「香港四徑超級挑戰」的賽事,我不是「行山人」,更從來未涉獵越野跑,所以起初沒有留意這齣電影,特別感謝張教授和電台節目《一台好戲》的介紹,令我欣賞了這齣令我有無限反思的電影。
香港的行山徑馳名國際,以往曾多次被國家地理雜誌等機構點名推薦,但這些天上凡間般的景色只是配菜,電影的焦點是被邀參與這場比賽的十多名健兒。
對非「山界」的人來說,這群能人所不能的健兒是素人,而這個賽事亦是極小眾的活動,怎樣才令觀眾對他們的經歷產生興趣?製作團隊的拍攝手法和剪接應記一功。
每一位健兒也有自家的故事,既相同,亦很不一樣,令我想起五月天的「自傳」,故事總是自己給自己編寫的。
要談這齣電影給我的反思,十篇《C私語》也不足夠,其中,堅持與放棄的掙扎和抉擇尤為核心,令我反覆想起寧靜禱文(Serenity Prayer)——應放棄而放棄、應放棄而盲目堅持、不應放棄而放棄和不應放棄而堅持,你掌握了這些人生智慧嗎?不若跑進戲院,編寫你自家的心靈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