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在港台的《開卷樂》問亦舒:「張愛玲常說『現代人多是疲倦的』,是否由於愛情生活和現實生活的壓逼?」
「工作的壓力、強烈的競爭,使我們在愛情和工作中常常嘗到失望的滋味。所以,疲倦可說是現代人的特色。」亦舒的回應。
問:「小說和電影是否提供了逃避的機會?」
答:「我想應該說是休息的機會,讓我們躲起來一會兒,然後重新上路。」
於是在「休息」的時候,先看了劉亦菲主演的電視劇《玫瑰的故事》,再重看亦舒的小說《玫瑰的故事》,那是黃玫瑰前半生的故事。小說與電視劇的女主角同名同姓,遭遇看來有點相似(都是很美麗、很寂寞的一個人),其實是神似而已。
亦舒的小說提供了一個框架、電視劇的Outline,讓編劇有很大的發揮空間,可打破地域限制,加添人物。唯一不變的是在小說和電視劇出現的玫瑰,皆有寵愛她的哥哥,她精神上的支柱。
小說中的玫瑰,在哥哥眼中不儘是女強人本色,是會在挫敗中妥協的,電視劇中的玫瑰則勇往直前。
張愛玲寫《紅玫瑰與白玫瑰》,道出美麗女子,會有一天「紅的」變成「一抹蚊子血」,「白的」成了「一粒飯黏子」。黃玫瑰不同,她哥哥說的:「玫瑰離婚三次,到四十九歲還有人排隊追求的……」她不會變成「蚊血」、「飯粒」的。
亦舒說一般人可能沒有勇氣去對生活作出探險,但玫瑰不是一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