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武俠小說,古人行走江湖,常有截路者挑機:「你是哪一條『道』上的朋友?」
現代人叫「起底」。如果閣下是少林/武當/峨眉等大字號,肅然起敬,放行兼護送一程。
可見「道」之重要。近年香港亦時興:電影有《武替道》、《無間道》等,連銀行的宣傳廣告,也用「道」。
這是非常古老的字眼,最早見於老子《道德經》,開首正是:「道可道,非常道。」歷代解釋上百萬字,用於生活上,一般理解,「道」是我們的專注方向。
日本人慕古,所以每一門學問,皆冠以「道」,像「書道」、「花道」、「劍道」、「柔道」、「空手道」,以至「合氣道」(不是韓國那種)等,大家已很熟悉了。
更早之前,佛教已有所謂「六道眾生」:「天人」、「阿修羅」、「人」、「畜牲」、「餓鬼」、「地獄」,將眾生概括為六道。
異於道教(不等於老莊的「道家」),僅是將人類社會的帝王將相,複製一套上天,又複製一套落地,不足以解答生死。
因此自漢唐以後,佛教傳入中國,「六道」之說盛行,逐漸得個「究竟」。卻引起佛、道之爭,雙方辯論/爭持/批鬥了千百年,終於用中國人最擅長的「融合」解決,炒埋一碟,代表作是《封神榜》,夠街坊通俗,搞掂。
有心修行者,始終要區分。「六道」之說,正是解釋了,我們短短一生,好端端做人,為甚麼有人會跑去做雞(「畜牲道」)?或另闢蹊徑,裝神弄鬼,靠陰邪妖異搵食(「餓鬼道」)?亦有一念之差,殺人放火,墮入「地獄道」等等,交叉往返,糾纏不休。
上述三種,稱為「三惡道」,不幸陷落,能否反彈?
後來行善,又能否與往昔的惡行「對沖」?
俱說「眾生平等」,可惜總擺脫不到種種因果,總令人謙卑,亦令人低迴惆悵。